经过多年筹备、精心打造,4月26日,山东泰山第五条登山线路——东御道正式启用。这同时也是泰山第三条步行登山线路,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间,承担着游客分流的重要作用。整修后的东御道,始自泰山东麓上梨园村,上至中天门与中路登天御道会合,东麓自然景观和中路人文景观在此完美“牵手”,开辟了泰山全新的文化旅游线路。
打开泰山东大门
成重要分流盘道
4月26日,泰山东御道启用暨“寻御道情 立强国志”活动,在东御道汉阙广场启动,标志着东御道登山线路的正式开放。今后,登泰山的游客除了可以选择从红门、天外村、桃花峪、天烛峰(暂停开放)进山,也可以选择从东御道进山。
泰山东麓的东御道,寓“紫气东来”之意,为汉武帝登封泰山的御道,因岁月沧桑,古时御道几乎无迹可循,仅存一条林间小路可勉强到达中天门。为加强泰山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泰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泰山东御道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对曾经荒废的东御道进行全面整修,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全新游线。泰山景区将其列入2022年度景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成立东御道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指挥部,安排专班盯靠在工程一线。
据介绍,项目于2022年6月底开工,因所在区域山势险峻,道路不畅,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难度极大。各方参建单位想办法、抓安全、保质量、抢工期,项目于2022年底基本竣工。项目总投资约1.06亿元,全面整修了东御道盘路长约5公里,设置台阶4000余级。
整修后的东御道,打开了泰山东大门,使泰山东麓自然景观和中路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开辟了全新的文化旅游线路,也进一步提升了泰山遗产保护和应急救援能力。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东御道作为重要的分流盘道之一,可以极大减轻中天门游客压力。这条历史文化探寻之道、绿水青山保护之道、诗与远方旅游之道,这个“五一”值得一游。
售票处海拔425米左右
沿途设多个有趣景点
25日下午,记者提前到东御道“探营”,现场有不少施工人员,正马不停蹄对各项设施进行检查完善。一场雨后,天蓝山青,植被葱绿,行走在东御道,阳光洒在石阶上,山涧的风穿过树梢,伴着流水鸟鸣,惬意自在。
东御道始自上梨园村,写有“泰山东御道”五个大字的牌坊提醒游客:旅程开始了。经过一段公路,拐了一个弯后,眼前视野开阔起来,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未央湖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湖对面是高耸的山峰,层峦叠嶂,让人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忘却烦恼。走在路上,入眼都是松柏树、石楠树、梧桐树的绿意盎然,山谷的河床上,散落着形态大小不一的石头,堆积错落,流水潺潺。
依次经过青阳堂、汉阙门,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小景点,比如寓意“五谷丰登”的五组石碾,精心设计的两座漫水桥,还有以隶书篆刻的“汉御古道”。再向上就到了售票处,沿途有很多指示牌,提醒游客“扫码购票 无需换票 刷身份证 快速入园”。借用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南针一看,售票处海拔在425米左右,一大片杜鹃花正在盛放,让人心情豁然开朗。泰山门票价格115元/人,门票3日内有效,有效期内不限进山次数。
检票进入,继续向上,可以看到御道石屋、甘泉榭、启天亭、东天门、慈恩亭等景点,还有配套的管理房、公厕及旅游服务设施。“紫气东来御道行,曾闻汉武濯长缨,高山直水通天地,万古同宗泰岳情。”26日,还有百名高校学子齐聚东御道,延寻汉武帝登封之路,领略泰山雄伟壮阔。既有醉人的自然环境,也有古代帝王登封的历史痕迹,全新泰山旅游线路,等待游客亲自解锁。
山势险峻施工难度大
3.8吨电缆靠人工运送
2022年10月29日,在东御道,200余名“电力挑山工”将一根长203米、重达3.8吨的输电电缆,运送到了中天门。不同于城市平地,东御道山势险峻,很多先进机械毫无用武之地,200多人肩扛手抬,在遇到拐弯、上陡坡等负重加重的区域,难度以及体力消耗还会进一步加大。有了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得以顺利开展,彻底解决了泰山山顶单电源问题,满足了泰山景区未来十年负荷增长需求。
而像这样全靠人工肩扛手抬的工作场景,在东御道项目中并不少见。“我们用过轨道运输机、自卸式履带车、挖掘机、装载机、汽车、三轮车、卷扬升降机以及挑山工等多种方式,进行材料运输。在所有我参与过的项目里,这个项目的施工难度是最大的。”泰山景区规划建设管理部工作人员高原介绍,轨道运输机是一种小轨道车,一个斗子可以装五六百斤货物,像沙子、水泥、台阶石都是用它往山上送。汉阙广场以下没有轨道的地方,则基本都是靠人工运送。
自2022年6月项目开工,高原始终盯在现场,每天早出晚归,风尘仆仆,山脚和中天门之间的这一条路,他走了300多次,也见证了东御道从没路到开路,再到铺路布景完善的全过程。难走的土路,外加高强度的登山活动,曾导致高原右膝盖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积液严重,好几个月才缓过来。泰山东御道项目筹备多年,正是由于无数像高原一样的工作人员不懈坚持、辛勤付出,泰山东御道才重新恢复生机,展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