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茶开采后,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全国劳动模范袁从波的茶园里,最先进入采摘的是“中白一号”。丰富的茶毫、金黄色的叶片等外在特征,让该品种表现得与众不同。在春茶上市的初始阶段,“中白一号”成品茶售价每斤超过一万六千元,仍然被客户抢订一空。
“为了提升茶叶品质,这两年我们重点引进了几个优质茶树品种,主要供应高端市场。尽管价格高,但这样一来,日照绿茶的市场定位更高,竞争力也更强。”在茶叶集中上市阶段,为了让产品脱颖而出,袁从波不想再在过去“大众化”产品的“价格战”中徘徊,而是选择从“根”上下手。
在茶行业里摸索了三十多年,他认为,一分钱一分货,茶客们的舌尖体验往往会影响一个品牌的价值。除了生产全过程的把控,品种改良或许是日照绿茶下一阶段里自我提升的新方向。因为“下手早”,袁从波种植的优质品种茶树大多已经进入丰产期。
“优质品种的茶树在种植和管理上都有更高要求,但是茶农受市场导向影响,什么品种效益高茶农就喜欢种什么。这个推广过程也许难以立即见效,但却是利长远的事情。”岚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为全说。
据了解,近几年,岚山区引进和推广的优质茶树品种有四十多个,包括“中白一号”“白毫早”“中茶108”等。先由重点茶企带头试种、摸索经验,带动普通茶农参与,由此实现茶园不断更新迭代。
除了做好品种文章,传统意义上的茶叶品质把控依然趋于严格。
在江北最大的鲜叶交易市场——薄家口鲜叶交易市场,这里所有的鲜叶交易都实行实名制溯源,商户人手一个溯源秤,茶农人手一个“惠农卡”。
“相当于每一片鲜叶都有了‘身份证’,来自哪片茶园、哪户茶农一查就知道,鲜叶的质量一点也不敢马虎,否则这一季茶叶就捞不着采了,采了也卖不掉。”茶农王兆生说。
多年来,岚山区一直坚持开展茶园绿色防控。在茶园使用防草布、人工除草等,解决杂草危害的同时防止土壤板结。有机肥使用、茶园绿肥种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已全面普及,茶园草木堆肥还田及地面覆盖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人工复合生态林的综合配套,塑造了山水林茶湖一体化的生态链,也有效提升了鲜叶品质。
在加工工艺上,日照绿茶以数控生产为方向,从工序工艺参数、生产标准化规程、清洁化生产要求等方面不断提升工艺水平。使得成品茶具备日照绿茶固有品质基础的同时,氨基酸含量提升,为茶汤注入鲜活口感、醇厚甜香。
由于品质提升成效渐显,“日照绿茶”吸引来的除了高端客户,还有高端平台。今年春茶尚未开采,中茶集团提前与岚山区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名打造“中茶·日照绿”系列产品,由中茶依托各门店及传统批发流通渠道推广。
据了解,今后岚山区还将“打包”式推出多种手段,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发展格局。如不断拓展茶叶品类,推广白茶、茯茶等,推进夏季鲜叶增产增值增效;扶持抹茶生产,延长产业链条;实施茶旅融合,拓宽增收渠道等。(姚文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