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的水清了、河宽了、鱼多了,鸟来了。”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安航渔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孙效宝这样总结现在的小清河。
“济南流下来的泉水”
顺着小清河寿光段21.86公里的河道沿线,葱郁的芦苇迎风而立。6月,已是休渔期,小清河沿岸的船舶上几乎看不到渔民的身影,潺潺流水声细细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这里曾是来往商人们的避风港。”羊口镇民俗学者杨河龙告诉记者,在很久很久以前,小清河就是连接东北商人带货入海的重要中转站。“起初这里的渔民是没有固定居所的,他们大多生活在船上,小清河里丰富的水产资源养育着他们。”直到胶济铁路修建之前,羊口镇都因为小清河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经历着飞速的发展。
杨河龙从小就在羊口镇长大,回想起自己童年记忆里的小清河,他的目光温柔又充满怀念:“小清河里的鱼是最好的,跟别处的鱼味道都不一样,小时候我们还会喝小清河里的水,甜丝丝的。”羊口人都认为,那是从济南流下来泉水。
找回儿时小清河
“后来小时候经常能吃到的面鱼和小清河刀鱼都没了。”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水质污染导致鱼类大量减产,小清河水变得浑浊不堪,不能再喝了,记忆里带着甜味的小清河水,再也喝不到了。
6月15日,当记者站在新修的羊口大桥时,向东北方向望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小清河入海口湿地。骄阳下,小清河水波光粼粼,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随风摆动,不时有海鸟从芦苇丛中飞进飞出。羊口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小清河入海口湿地已成为各种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国家保护动物种类众多。
今年62岁的孙效宝是寿光市羊口镇安航渔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你看看现在的小清河,多美啊!”孙效宝打开自己在抖音上发的一段短视频,视频是他乘船在小清河入海口拍的,视频里的小清河碧波荡漾、水草丰茂,与儿时记忆中的小清河已非常接近。
渔民、盐民期待新机会
停泊近30年的小清河航道即将复航。如今的小清河,在众人的努力和坚持下华丽变身,复航不仅仅是打通了山东中部地区的水上航道,更给羊口镇的居民们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除了渔民,小清河一带最多的就是晒盐工人。顺着小清河沿岸的绿水微波浅浅望去,晒盐的工人依旧在忙碌不停。“这是一年中晒盐最好的时候,我们的盐很多是运往淄博去的,现在走陆运比较多。”盐场老板老段热情地跟记者介绍,在他父辈、祖辈的年代,羊口的盐都是通过小清河运出去的。“羊口的盐还能通过河运吗?得好好算笔账啊!”老段充满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