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现在变化可大了,村口打造的绿化景观,搭建了西瓜交易市场,村东侧的废弃地,原来又是杂草,又是墓地的,看起来也不好看。今年,我们村把这块地进行了清理,清理之后种上了桃树和西瓜,村口一下子就敞亮了,还能增加收入,简直一举多得。”山东省禹城市辛店镇沙河辛村群众张洪军说。
沙河辛村废弃地种植桃树和西瓜
近年来,辛店镇坚持“优质、高效、生态”的总体思路,以园区化、订单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聚焦农村土地低效利用、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三类地”开发利用,抓实土地这一关键资源,为推动强村富民注入新动能。
土地流转让土地资源“动”起来。推动农用土地规模化经营。发挥区域党建联合体引领作用,大力扶持培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联合社等多元化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镇现有家庭农场38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5家,规模经营面积达2万余亩。洪旗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6亩,通过无人机喷防、机械化运作等实现高效种植,连续3年荣获“粮王”称号。抓好土地流转资源整合。整合新希望六合、维多利亚牧场等农业龙头企业优势,探索租金保底、股金分红、薪金增收“三金合一”模式,拓展粮改饲、沼气发电等循环农业项目,实现龙头带基地、规模促发展。“辛高地”区域党建联合体坚持“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模式,积极对接牧场,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规模种植,扩大种植效益。打造本土产业特色品牌。通过土地流转,陆续建设了孟氏有机蔬菜、大秦芦笋、沙河辛西瓜、李佰辛苹果等特色种植基地,推动品牌农业、农村电商等工作联动推进。在孟氏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推行“互联网+孕婴菜”订单发展模式,2023年举办首届蔬菜节,吸引周边群众5000余人次前来采摘;在“辛希望”芦笋种植基地,推广“规模流转、订单种植、链条延伸”芦笋产业,流转土地近600亩,拓展芦笋套种西蓝花、马齿苋模式,产品远销北京新发地;沙河辛西瓜产业园建有22个西瓜大棚,西瓜种植由露地西瓜到礼品小西瓜持续升级,沙河辛西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沙河辛西瓜产业园——礼品小西瓜
散地回收让土地资源“用”起来。摸清资源底数。开展全域式、拉网式现场排查,建立“一地一档”闲置土地、废弃土地资源库,确保有的放矢。用活闲置资源。加大闲散土地整治力度,借助人居环境整治“八清零一提升”行动,2022年共拆除危旧房屋、畜禽舍1667间,整治闲散坑塘5706方,腾空闲散地480亩。其中,北袁村通过拆除废弃砖厂、房屋,在整理土地上种植经济苗木,让闲散地焕发新生机,“一地一景”促增收。强化“土地增颜值,颜值变价值”思维,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沟渠路旁的闲散边角地,发展石榴、香椿等经济苗木种植,建设“青年创业林”“文明实践林”等经济林23处。后徐村在整理的闲散地上种植泰山红石榴30亩,打造“榴连忘返”主题村庄;“辛向阳”区域党建联合体采取“党支部领创合作社+农户”模式,运用边角土地资源建设油葵种植带,种植面积达300亩,平均亩产都在500斤以上,并引进设备生产葵花油产品,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辛向阳”区域党建联合体油葵种植带
“飞地抱团”让土地资源“活”起来。做好盘活低效闲置土地结合文章,将土地定量“概念化”,利用农村宅改、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机遇,入市土地512亩,建设了万创、中创两个产业园,万创产业园也是禹城市承接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的第一块获得土地证的地块。2019年7月,通过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方式,整理了35个村庄废弃场所,取得了285亩土地指标,建设了“飞地”园区——中创智谷产业园。通过有效监管、招商引资等措施,引进一批安全环保有保障、有一定发展潜力、能够吸纳附近群众就业的上下游企业,中创智谷产业园入驻企业28家,全面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2022年,利用中央扶持资金和齐鲁示范区建设资金,高标准建设一处园区物业服务中心,内设小镇客厅、创客空间、健身房、人才公寓等功能室,打造“1+4+N”企业集成服务平台,拓展国企托管模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