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存折积分、中医问诊、家庭医生上门诊疗、自助式健康体检等,这些我都体验过,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平时一些毛病也能很快得到医治。”6月21日,谈及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周到服务,家住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的郑先生连连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黄河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居民不同需求,制定家医签约服务基础包、个性包,辖区签约居民除了享受基本的健康体检、随访、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外,还可以享受到免费的中医诊疗及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技术服务。
近年来,东营市牢固树立“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抓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格局,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
为深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健康工作开展,东营市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医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围绕医疗资源下沉,东营创新管理方式,对使用医共体编制周转池的人员,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招聘、管理、培训和调配,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常态长效开展“百名医护下基层”“百名专家下基层”“百名中医基层行”活动,在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了100个基层特色专科。全市派出9个管理团队,先后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选派36名专家担任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指导帮带作用,实现薄弱卫生院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双提升”。
在便民服务下沉上,东营强化医防融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创新医防融合服务模式,设立三高指导中心1家、三高中心8家、三高基地46家、三高之家596家,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质效明显提升;全市351个村级卫生室开通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覆盖参保群众126.8万人,为8万余名慢性病患者就近提供医保慢病服务。
为激活基层卫生服务新动能,东营坚持市域信息“一张网”,推动5处县域医共体总院全部与三级以上医院建立医联体,建成启用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服务中心,已覆盖50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有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群众少跑腿”。在药品配送方面,全市着力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试点,以药品供应“六统一”为抓手,建立医共体用药衔接、利益共享、成本共担机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便捷。此外,东营市建立了“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医共体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医防融合、合理诊疗上来,主动控制医疗医药费用增长。目前,利津县、河口区已开设医保资金独立账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