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上半年,青岛市生产总值7508.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5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58.61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817.54亿元,增长6.7%。
青岛市统计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刘伟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恢复性增长。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农畜产品供应充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0.3亿元,同比增长4.3%。夏播夏管有序进行,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夏粮再获丰收。
工业生产持续回升,装备制造业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分行业看,上半年全市35个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7.1%。分产品看,347种工业主要产品中162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
服务业增长较快是今年上半年青岛经济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上半年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6%。
“今年以来,服务业恢复明显加快,发展逐季向好。”刘伟分析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居民外出购物、用餐、旅行增加,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明显。上半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3.9%,较一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7%,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时,铁路、航空、水路客运量大幅增长,增速均超一倍以上。
今年以来,随着实体经济振兴步伐的加快,全市重点推进的7条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发展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79.4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随着内需潜力激发,居民体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性消费需求释放,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需求增多,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业有望继续向好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稳定运行。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到,青岛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新经济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全市上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发展全过程。”刘伟说。
从新兴产业看,上半年,青岛市“四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9%、26.4%、15.9%和35.9%,分别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个、22.2个、11.7个和31.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33.9%,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7.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2.2%,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35.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2.9%。
新模式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上半年,青岛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15.4%,高出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4.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9.2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32.3%,较一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
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统计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新动能新材料产品快速增长,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6%和155.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中,占全部汽车零售额比重达23.7%的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1.2%,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4%。
总体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青岛市经济循环加速畅通,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下一阶段,青岛市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抓好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作风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三条线”重点工作,加快打造“六个城市”,加大生产供给、挖掘内需潜力、增强产业实力、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