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哥债弟还,宅心仁厚。“只要有能力,我就一定把二哥欠的钱都还上,不能让帮过咱的好心人寒了心。”哥哥重病离世撇下21万元外债,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的李瑞德许下如此承诺。一诺千金,12年间,李瑞德省吃俭用,拄着双拐、拖着残疾的身体,用积攒下的钱一点点偿还哥哥的外债,如今已还了18万多。
有情有义,弟弟替哥哥还外债
7月25日,伴着初升的太阳,黄河岸边梁山县黑虎庙镇西小吴村村民们开启一天的劳作。村西的一处农家院里,53岁的李瑞德早早起床,收拾妥当,开始准备早饭。
面容清瘦,身形略显佝偻的李瑞德架起床头的双拐,到院子里摘了两个茄子。李瑞德打小腿部患有血管瘤,10岁时摔了一跤导致血管破裂,双腿就此残疾,此后一直拄着双拐生活。
洗菜、切菜、上锅,每一个动作,李瑞德都显得比较吃力。一盘清炒茄条、4个馒头、一壶白开水就是当天的早饭。准备妥当,他叫醒80岁的老母亲和放假回来的侄子、侄女,一家人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吃饭。
粗茶淡饭,但温情满满,这样的日子,李瑞德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咱得从牙缝里省。”李瑞德说,省的钱得用来还债。
2009年,李瑞德的二哥得了肺癌。两年间,二哥化疗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借了21万元。钱花光了,二哥的命也没能保住。雪上加霜的是,二哥去世,二嫂撇下两个孩子离开了这个家,还包括21万元外债。
这债还不还?谁来还?还没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一家人面前。“不能让帮过咱的人寒了心,这个欠账我来还。”李瑞德说,人活一世,名声比钱重要。就这样,李瑞德梳理了二哥欠的账,总共借了25家21万元,有邻居的,也有亲戚朋友的,多的两万八多,少的四五千。
省吃俭用,一万元分6次还完
从那以后,省吃俭用是李瑞德生活的日常。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再穿;家具坏了,请来邻居帮着维修。李瑞德不舍得花钱,却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时常买点水果、零食改善伙食。“我自己苦点没事,孩子们还在长身体,不能吃得太孬。”
钱先还谁后还谁,李瑞德定了个原则:有急需的先还,不急需的就先还邻居的。李瑞德说,邻居们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虽说没有主动向自己要,但面子上说不过去,亲戚、朋友多少还能担待点儿。
“三哥(李瑞德)的人品没的说,说到做到。”提起李瑞德的举动,村民李瑞伦竖起大拇指。当年,李瑞伦出借了1万元,也没提要钱的事,半年后的一天晚上,李瑞德拿着1500元钱送了过来。后来,李瑞德有钱就给,有时候2000元,有时候1000元,总共分6次还清了。
“当自己手底下有点积蓄的时候,就时刻惦记着,能早还就早还,能多还点就多还点。”李瑞德说,这几年政府给解决了低保,自己也干上了村里的公益岗,两个孩子上学村里帮扶着,地里收点庄稼也挣点钱,慢慢地一年也能还上一两万。“这些年来让我感激的是,没有一家主动要的,这更坚定了我要把钱还清的决心。”
“现在还有三万多没还上。”李瑞德告诉记者,近两年母亲年龄越来越大,疾病缠身,开销增加了不少。再加上二哥家的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技校,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就得4万多,这让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等操完两个孩子的心,再把剩下的都还上。”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