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太独居蒙山深处:山里的景还没看够-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8/08 10:34:26
来源:齐鲁晚报

74岁老太独居蒙山深处:山里的景还没看够

字体:

  独居山村,崔怀兰的日子在洗洗涮涮中悠然而过。

  太阳西沉的时候,龟蒙顶的轮廓在晚霞映衬下更加雄伟,这也意味着崔怀兰该做晚饭了。等龟蒙顶上亮起灯光,夜爬者的手电若隐若现,崔怀兰会想起年轻时她只用个把小时就能爬上山顶。

  站在崔怀兰老宅的庭院,西眺是宛若云端的龟蒙顶,耳畔响着潺潺水声。当溯溪而上的游客,从婆娑树影中发现这处犹如世外桃源的石屋,好奇心驱使他们走进这里,撞见崔怀兰的恬静生活。

  图个凉快、清净

  古稀老人独居蒙山深处

  “山上凉快,从嫁到这里就没离开过,住习惯不想走了,等下雪天冷了再下山。”没有路、不通电,循着乱石砌成的台阶,面对游客好奇为何要独居在这大山里,74岁的崔怀兰重复着这个说辞,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播放着。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以齐鲁第一大山著称的蒙山,从来不缺秀美风景。海拔1156米的主峰龟蒙顶,为山东第二高峰,与泰山遥遥相望,被誉为“岱宗之亚”。

  龟蒙顶正东不足两公里,是被当地人称为“十里惊天河”的金线河,沿河散布着沂蒙古村落李家石屋所属的多个自然村。其最上游的广崮尧自然村,因地势险峻,没有路、不通电,村民都搬迁到了山下。

  还未被开发成蒙山人家景区之前,这里就因奇峰连绵、涧溪纵横,在“驴友”群中小有名气。据考证,这里还曾是古颛臾国国王避暑之地。景区建成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李家石屋。移步异景中,在路的尽头,翻越金线河乱石滩,溯流而上的游客抬头看见树丛后有多间石屋若隐若现,那里正是崔怀兰的老宅。

  茅草顶、石头墙、木头窗,崔怀兰嫁入广崮尧时三间房就已建成。风吹雨淋留下的岁月印记,让游客远远看到时以为这里已经废弃。散养的家禽和牲畜踪迹,以及时不时传出的鸡犬声,让他们好奇到底谁住在这里。这样的好奇,往往伴着各种视角的短视频,被分享到网络平台。

  热情的崔怀兰总会大声招呼一探究竟的游客进院坐坐。为了招待这些几乎每天都能遇到的游客,她还在院墙边支起一个遮阳棚,摆上了桌子和马扎。“让他们有个地方喝口水、歇歇脚、拉拉呱。”独居深山,除了做些家务,空闲时间崔怀兰就坐在院子树荫下看着云卷云舒,独自打发时间的她乐意有游客上门陪着解闷儿。

  山下并非没有住的地方,可崔怀兰中意山上老宅“凉快”“清净”。每年开春后,她总要回到山上居住,顺便料理那片山上的花椒树,喂些家禽和牲畜。只有等到降下初雪,她才搬到山下。亲人们担忧老宅没电生活不方便,就买来一个太阳能电灯,另有游客送给她一套功率更大的太阳能发电板。

  “一天两顿饭,天黑透了就睡觉,屋里有亮了就起床。”与大山为伴,崔怀兰的日子过得简单。为了让她生活更便利些,子孙们从山上的泉眼接来水管,还时不时整修一下门口的台阶,孙子每天上山一趟,帮着喂猪、带些补给品。

  闲置民房改成精品民宿

  城里游客在这里寻一份安宁

  多年前,侄女结婚时,崔怀兰曾去过一趟临沂城区。“住在楼上跟在笼子里似的,不自在。”她对城区生活的感受,正是游客争相涌入蒙山的原因。

  在龟蒙景区周边,靠着景色比肩泰山的影响力,发展起多个民宿聚集区。其中在李家石屋,沿金线河分布着十余家用村民闲置房屋改造的精品民宿。

  盛夏的7月下旬,来自江苏盐城的游客徐波带着父母入驻沂蒙山舍。“租了一套院,两间房,一天一千多块钱。”精品民宿价格高于城区宾馆,却让徐波在山涧戏水、林下摘果的恬静里感觉物超所值。“来这里住之前夜爬了一趟龟蒙顶,早上看云海日出,整个过程有大的运动量和壮观的景色,属于动态,到这边后是极度的宁静,对比强烈。”徐波说,住进李家石屋当晚,拉开窗帘,看到弯月爬上山头,大山轮廓成为连绵的线条,那一刻他爱上了这个地方。

  这样的爱并非独有。即便没有路又不通电,就连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崔怀兰还是接待过很多打算租住她老房子的游客。对方有的是想体验崔怀兰恬静的生活,有的想改造成民宿做生意。

  “山里的景还没看够,等什么时候我爬不动山了再说。”刚嫁到广崮尧时,为了寻回走失的家犬,崔怀兰曾只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顺着现今早已荒废的小路,登上过龟蒙顶。站在山巅俯瞰大地的壮阔让她至今难忘,每当夜幕下点点手电筒的光线从龟蒙顶闪现,她总会想起那趟行程。

  独居深山,崔怀兰中意的是在那里留下的数十年时光。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