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茌平区:“三不沿”乡村有了数字出海口-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9/04 16:37:57
来源: 大众日报

聊城市茌平区:“三不沿”乡村有了数字出海口

字体:

  “这辈子没出过远门,可俺编的草盒出国喽!”近日,天蒙蒙亮,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洪官屯镇张德一村村口,杨玉祥老人目送一辆浙江牌照大厢货车缓缓从视线中消失。

  货车上有包括杨玉祥的200件“作品”在内的整整4万件手编收纳盒。接下来,它们要经历约45天的漫长旅途:从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张德一村出发,在浙江宁波港短暂停留后,再搭乘集装箱货轮驶抵美国洛杉矶,进入山东泊西实业集团“独立海外仓”,最后配送至沃尔玛旗下的连锁商超。

  洪官屯镇泊西工业园是山东泊西实业集团总部所在地。泊西集团总经理刘先丽告诉记者,产品出口美、德、意、法等35个欧美国家和地区。像这样的厢货平均一周要发5次,依然供不应求。

  其实,泊西“出海”的过程并不顺畅。凭借多年闯荡的经验,从外地返乡创业并在洪官屯镇跨境电商产业园落脚的刘先丽意识到,中国草编、柳编一类手工艺品在欧美会大有市场。但几番沟通之后,国外客商明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必须有进出口资质;二是所有的草编必须统一标准;三是期限内必须交货。这让“出口无资质、手造无标准、物流无保障”的刘先丽打起了“退堂鼓”。

  而之前,杨玉祥也不过是个“赶集的”。这位从17岁就开始学草编、柳编、绳编,编制篮筐箱包样样拿手的老编匠,过去靠赶集勉强贴补家用。后来,日子富了,手编不值钱了,自己也赶不动集了。年岁渐长,老杨心事愈重:“祖传的手艺,怕是要失传了。”

  一个“缺货源”,一个“缺市场”,刘先丽和杨玉祥的难题成了茌平区攻克的“课题”。2021年开春,在全区外贸工作推进会上,区里亮明态度:改革开放首先要思想解放,为什么不能在鲁西平原造个“出海口”?

  很快,茌平区抽调商务、发改等10多个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助企服务团”,帮助企业跑手续,协助其在国外租建“独立海外仓”,泊西集团成为聊城市第一家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直接出口”资质的电商企业。

  茌平区还组织40多个像杨玉祥这样的老编匠,瞄准“祖传手艺标准化”集中攻关,形成涵盖草编、柳编等7大类800多个款式的《手编技术规范》,扫清了“规模化出口”技术标准障碍。

  “数字出海口”日渐成型,乡村变得别有一番景象。编匠们或坐柳荫里,或聚屋檐下,伴随指间飞舞,麦穗扣、梅花扣等手法眼花缭乱,最终变成一个个草编工艺品。

  有了“数字出海口”的泊西集团也迅速发展到17家子公司,涵盖生产、销售、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并在茌平及周边设立数十个加工点。去年,泊西集团一举拿下沃尔玛4亿元大订单。“目前,我们的产品发展到5大门类、1000多款,像这款折叠收纳盒,仅去年一年就卖出200多万件。”刘先丽指着货架上一个布艺收纳盒介绍。

  “数字出海口”也让偏远乡村变身开放前沿。目前,茌平区全区已规划建设洪官屯镇跨境电商产业园、信发街道田源汇电商园区、振兴街道正泰电商产业园等5大电商产业园,聚集跨境电商出口企业20多家。今年1—6月,跨境电商累计进出口额近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5倍多。

  “我们将力争3—5年,实现‘数字出海口’对68个新村、732个网格村的‘全覆盖’,做大做强洪屯手编、贾寨猫砂、菜屯木材、肖庄蔬菜等出口型产业,让更多‘杨玉祥’在家门口挣钱!”茌平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成庆亮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