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90多所中小学开设耕读教育课 -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9/25 16:13:57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曲阜90多所中小学开设耕读教育课

字体:

  9月20日中午,山东曲阜东方学校的食堂里又准时响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可与以往不同,孩子们一个个闷头狂吃、狼吞虎咽,餐盘里连颗剩米粒都找不到。“虽然同学们都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背得滚瓜烂熟,可因为没种过田,感受并不真切。直到我们自己扛起锄头下了地,才明白了每一粒都来之不易。”看着自己刚刚采收的毛豆和花生变成了眼前色香味俱全的孔府菜,五年级二班的张嘉羿边说边又大口嚼了起来。

  曲阜东方学校位于曲阜市区,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城市家庭,对于这些从小在城市生活的“小花蕾”来说,很多甚至到了高年级都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也不知道土豆是埋在土里还是挂在秧上,对土地的情感更是无从谈起。

  为重拾“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进而培养起孩子们对自然的敬畏,前段时间,曲阜东方学校校长王廷志作了一个令很多人不解的决定:把已经平整好的700平方米的停车场掀掉,腾出来给学生们种地。于是,校园的北墙下,“长”出了一群每天围着田埂转的“小小新农人”。

  “古有少年‘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今天,这种既探究书本,又亲近土地的‘耕读之风’依然值得提倡。”谈到即便麻烦老师们把车停到校外也要留出空间给孩子们种地的初衷,王廷志直言,在中小学开展耕读教育,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感情,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们动起手来、参与农事劳动。在他看来,孩子们在土地上出过汗、流过泪、获得过丰收,自然就能找到课本中关于田园乡情、农村农民的情感来源。于是,学校按照农作物耕作时令,给孩子们列出了一整年的种植表,买好了肥料、种子和农具,按班级进行土地分配,日常耕作和收获全由孩子们亲手打理。

  农事体验的最大成就感,莫过于辛勤耕耘换来的收获。为放大孩子们的获得感,学校不仅把土地上的收获全部买下来,资金留作各班的班费,所有粮食蔬果也被用作了食堂食材。当孩子们一边“种”下人生的“第一桶金”,一边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时,对劳动、对劳动人民、对农业和食材的尊重,便油然而生了。

  “我们种的每一种作物其实都能在课程中找到来处,比如,五年级刚刚采收的花生,是为了呼应语文课中《落花生》这篇课文,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悟课文主旨: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又比如,我们放任高粱长到两层楼那么高,是为了给我们的特色席编课取材,让孩子们体验‘非遗’席编从种到收再到制作的全流程……”五年级二班班主任王峻告诉记者,学校专门成立了传统文化项目组,老师们会根据不同学龄孩子的课程需求和认知特征来设计传统文化活动,以确保课本知识与活动设计的衔接性,进而形成更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只有学校使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指引,引导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画面转回到学校食堂,9月20日这天掌勺的不是食堂大厨,而是张嘉羿的爸爸。作为一名一直致力于传承孔府菜的餐厅经营者,这次他应学校之邀,专门把孩子们刚采收下来的食材做成孔府菜,并将“鲁壁藏书”等名菜背后的文化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视觉味觉听觉上的多重冲击加上文化的浸染,让孩子们感觉盘子里的菜更香了,对家乡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也更有兴趣了。

  正所谓“耕以养身,读以明道”,曲阜90多所中小学开设耕读教育课的背后,其实是全社会关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而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涵养,定将像种在地里的种子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天结出具有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丰硕果实。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