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市沾化区坚持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让枣乡更甜蜜、更和美。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市民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部获评国家二级以上场馆,年接待群众达25万人次,带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服务效能整体提升,试点打造“书香超市”激发农家书屋活力的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每年坚持对非遗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申报,先后有62个项目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实施“山东手造·沾化好礼”推进工程,精选枣木雕刻工艺品、蓝印花布等10余种非遗产品纳入手造项目库进行扶持培育,评选认定5家区级非遗工坊并推荐其中4家获批市级非遗工坊称号,变“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全面开展文物普查,详细掌握区域内文物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等基本情况,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24处。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近五年实施区博物馆及相关文保单位预防性保护、考古勘探等各类项目10余个,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立足多出精品,广泛发动全区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爱好者积极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歌曲《潮起枣乡》、文学作品集《流光晬语》等一批优秀本土原创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尤其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沾化渔鼓戏创排的小戏《老邪上任》《梦醒》、大戏《郑板桥》、电影《枣乡喜事》等多部原创剧目,先后获评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中国戏曲电影展“优秀戏曲电影”等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相关做法在2021年全国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培训班、全省农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2022年现场会、2023年文旅部调研座谈会上作交流分享,入选全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典型案例,进一步打响“一部小戏走全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