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平方公里,13个街道,土地空间资源有限,济南市历下区如何在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上寻求突破?社区有长者食堂,家门口有“养老外卖”,高龄、失能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养结合一站式服务,国际化、高品质康养社区开启养老新模式……如今的历下区全域养老新业态不断升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安已成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的写照。
建成社区长者助餐点103处
中午饭点,东关街道长北社区的长者食堂里,老人们一边吃着可口便宜的饭菜,一边拉家常叙旧,这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为了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历下区分类建设社区长者食堂和长者助餐服务站。目前,全区已建成103处社区长者助餐点,累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125万余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问题。
对于不想出家门或身体不方便的老人来说,“养老外卖”则成为一种更加便捷、新颖的选择。“这项操作跟年轻人点外卖一样简单,直接把养老服务送进家里。”在甸柳新村街道,不少老人已尝到了这项服务的甜头。
历下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试点打造‘养老外卖’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对辖区内有刚需的老年人进行摸底分类,然后进行分层救助,通过老人点单、智慧平台派单,我们的志愿服务团队上门接单,服务内容不仅仅包括老人的配餐,更多地涵盖了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医疗上门服务项目,同时包括专业性的医疗服务。”
开展“医网格”行动
与助餐、文化娱乐、精神关怀等需求相比,“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已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质”的保障。近年来,历下区正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链接医疗机构,实现医、康、养、护无缝对接。
为让医养结合服务越来越“到家”,历下区正大力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按照养老机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三种类型分类推进;着力打造全省首批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中医馆)”正在全区落地生根。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下,历下区顺势而为引导“诊桌下沉”。“家庭医生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医疗及健康服务,尤其是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开展上门健康评估和康复指导,让全区老年人病有所医,安享晚年。”历下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仵爱之告诉记者,历下区正在开展“医网格”行动,计划将223支家庭医生团队信息公示到社区网格、楼宇、楼道、电梯内,让群众触手可及。
养老服务搭上“智慧”快车
走进槿椿颐养中心,一张全面展示“IOT物联系统”的超级蓝色大屏吸引了众人目光。“智慧”平台赋能之下,老人只需一个按钮,代买代采、清洁、饮食、活动组织等108项贴心服务即刻实现……
作为全省首个处于城市腹地的“持续照料型康养社区”,这里更像一个微型“养老城市”,除康复医院、槿椿学院、餐厅、中医养生馆、生活超市等生活配套外,老人还可享受医养结合、城市养老等养老服务。
作为全国首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的“示范案例”,历下区开发的“亲情E联”智慧养老平台,可实现独居老人7×24小时远程看护,目前辖区2815位独居老人已实现居家服务全覆盖。
此外,针对老城区养老需求大、设施供给难的实际,历下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建成一批嵌入式、综合式、智能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其中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将于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如今,6家养老机构、16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04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多点开花。
未来,历下区将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为着力点,深耕养老服务事业,将暖心周到的服务送到老人心坎上,让“养老在历下”成为历下区城市形象“新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