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项目现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然而,几个月前,项目负责人还在为是否能顺利开工犯愁。
该项目是上合示范区国际超级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物流+贸易+金融”综合产业园区,也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的重要载体。
在了解到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后,上合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胶州市纪委监委三方纪检监察机构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成专班进行联合调研,合力攻破项目堵点。
“项目要进行两规一致性调整,需逐级获取控规调整批复,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了较大影响。”调研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向专班工作人员说出了困难。
重点项目就要重点护航。了解到项目难点后,三方纪检监察机构利用“联席会议+专班运作”工作模式,多次召开调度会,积极推动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胶北街道办事处集中“会诊”,仅用40天完成了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控批复以及项目地块内600余座坟地迁移等工作。
推进过程中,由于股东变动,影响到项目的土地预存款缴纳时间,专班组织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胶北街道办事处和公司股东积极研究对策,提出分块供地方案,成熟一块建设一块,缩短了项目拿地时间,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最终,项目用地“成片开发方案”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专家评审会,于8月取得土地证。在多方协同下,该项目又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办理,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胶州市纪委监委坚持心怀“国之大者”,搭建一体化监督平台,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作风能力、推进廉洁建设等方面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有力地保障了上合示范区建设全面起势、突破发展。
胶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方纪检监察机构共同聚焦项目落地、政策落实、审批服务、执法效能等重点领域,创新问题直通、信息贯通、联动检查、协同治理等六种监督模式,完善监督检查协作配合、问题线索协助办理、以案促改协同共治等协同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检查、交叉互查、专项检查,采取现场看、实地督、部门谈等方式,查工作落实、看工作进度、问企业感受,着力发现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在三方纪检监察机构开展的“万家企业和市场主体问题建议征集”问卷调查活动中,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天合源金属有限公司反映其供电负荷不够,影响正常生产。因问题涉及多个单位,上合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胶州市纪委监委一体化攻坚,多次赴项目现场了解情况,组织市供电公司、上合示范区企业服务部、供电所等部门技术人员现场集中“会诊”,确定了利用原施工用电的变压器为企业增加用电负荷的工作方案,仅用一周时间,就推动供电部门为企业铺设了新的供电线路,保障了企业顺利生产。
截至目前,三方纪检监察机构已联合走访企业项目200余家,收集各类问题7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6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