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任城区:义务巡防模式织牢基层平安“防护网”-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11/16 18:27:05
来源:济宁任城区政法委

济宁任城区:义务巡防模式织牢基层平安“防护网”

字体:

  济宁任城区把深入开展“平安守护”行动、深化群防群治,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充分发动群众,整合群防群治资源,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群防群治队伍,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无死角”巡防工作体系。目前,全区共建立巡防队伍453支,全区参与巡防总人数6270人,巡防次数19430次、巡防处置事件2239件,不断提升社会面防控水平。

  打造平安前哨,构建三级巡防体系

  构建公安特警大队“一级巡防”体系。以公安分局智慧巡控指挥平台为龙头,以公安特警大队为主体,着力打造全区社会面一级巡逻防控体系。公安机关通过整合警力、屯警街面、联勤巡逻,全面提升街面见警率、巡防管事率和治安控制力,有效防范、震慑和打击城区社会面违法犯罪活动,努力降低社会面多发性、可防性案件的发案率。

  构建镇街综治干部“二级巡防”体系。以15个镇街干部、辖区派出所干警为主体,每个镇街建立一支不少于15人的二级巡防中队,负责对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居民住宅区、商贸聚散地、案件高发地、重点区段及街巷和死角进行防控巡逻;全面督查各村(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情况以及人员到位、工作履职情况;结合发案的时段、地段和特点等情况,及时研判辖区治安巡防形势,统筹调度巡防力量。

  构建村居治保人员“三级巡防”体系。以364个村(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治安积极分子、平安建设志愿者等为主体,每个村(社区)建立不少于10人的三级义务治安巡逻小队,并在镇街、派出所二级巡防中队的指导下,每天不定时在辖区内的主村道(街面)、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小区、楼宇、背街小巷)等进行巡逻防范。

  织密巡防网络,实现精准巡防管控

  根据“点线面”相结合原则,合理布局“三级巡防”体系巡防力量,确保看住“重点”、防住“防线”、稳住“社会面”。

  镇(街道)、村(社区)二、三级巡防力量看住“点”、管住“块”。镇街二级巡逻中队、村(社区)三级义务治安巡逻小队,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以车巡、骑巡、步巡等多种方式开展巡逻巡防巡查,特别是加大对背街小巷、重点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密度和频次,看门望锁、协助守护,形成治安震慑力。

  主要街道路面、关系国计民生重点部位的流动协防力量防住“线”、稳住“面”。由公安、派出所巡防力量组成,按照各自巡区的治安状况、街区环境、重要目标、村居分布等,科学设置巡逻路线,开展岗点值守、线路巡查,并规定每次巡逻最低里程数和岗点值守时限。案件多发路段列为“必巡路段”,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案件多发部位和治安混乱地点列为“必巡点”,让辖区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

  重点场所部位治安守望力量守好“门”、看好“物”。由单位内保人员,公园、商圈、旅游景区等物业保安,露天停车场、非机动车寄存点看护人员,沿街店面业主等开展自防联防,积极参与护厂护院、相邻守望、治安协防、防范宣传等群防群治活动。

  健全巡防机制,提升街面巡逻质效

  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镇(街道)二级巡防中队、村(社区)三级义务巡逻小队的队员花名册,对不能履职尽责队员及时更换、更新队员。各镇街统一本辖区群防群治队伍的巡逻巡防巡查台帐,辖区所有群防群治队伍接受辖区镇街、派出所的业务指导。

  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区委政法委通过综治视频会议系统,对基层群防群治队伍进行专门培训。各镇街联合辖区派出所定期对基层群防群治队伍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交任务、教方法、明要求,提高发现、识别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能力,提醒应当注意的事项,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建立警民联动制度。公安派出所民警结合日常工作,经常走访村(社区)义务巡逻小队和单位内部治安巡防小分队等群防群治队伍,通报辖区或单位治安状况,加强沟通交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基层群防群治队伍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搭建警民“连心桥”。

  建立错时巡逻制度。在日常巡逻工作中要针对本辖区的治安状况特点,采取倒班制、夜班制、弹性工作制、组队间联勤互防制等巡防制度改革,把防控力量向案件多发的时段和区域倾斜,保持巡防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切实打通“群防群治”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见警率、管事率、覆盖率”。

  强化督导考评,筑牢平安建设防线

  区委政法委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并成立5人群防群治督查队,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督导检查。各镇街分别制定了村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的考核办法,严格落实群防群治队伍考勤、考核和岗位责任制,并针对巡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方案,不断提高群防群治整体巡逻巡控效能。(完)

【纠错】 【责任编辑:夏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