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强榜单”看山东博兴民营经济发展新势能-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11/24 08:36:42
来源:博兴县委宣传部

从“百强榜单”看山东博兴民营经济发展新势能

字体:

  11月18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其中,山东省博兴县位列综合实力百强县88位、科技创新百强县80位、投资潜力百强县76位、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72位。

  近年来,博兴县抢抓机遇、高点定位,做实民营企业党建,加快县域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获评山东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目前,全县各类市场主体达6.1万家,3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坚持“链上发力”

  赋能主导产业“强筋健骨”

  经过多年发展,博兴县已培育形成石油和精细化工、粮油食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商用厨具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40%,镀锌板、彩涂板产能分别占到全国的1/3、1/2。按照“沿链聚合、打造生态”的产业组织理念,博兴县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实施“链长制”,加快整体“强链”、高端“补链”、跨界“延链”。

  做好顶层设计。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的“链长制”领导小组,确定7条重点产业链,由县级干部担任“链长”,出台《加快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11个,画好产业链图谱,统筹全县产业发展。健全“链长—牵头部门—责任部门—链主企业—上下游企业”全过程机制,整合职能部门资源,打破原有产业治理体系。2022年以来,先后谋划实施46个总投资近450亿元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82亿元,22个项目建成达产。

  突出“链主”带动。甄选30家民营经济骨干企业作为“链主”企业,支持其牵头建立合作机制,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提升、发展壮大。省级碳四产业“链主”企业京博石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与高端化工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对接,先后承办全省高端化工(碳四)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等活动,向参会中小企业开放了技术、市场、标准等3大类24项合作成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融通发展。

  加速融合发展。按照全产业链思维,聚焦聚力打通链上各环节,博兴县专门成立县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搭建山东千乘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配套6000万元科技人才奖励基金,探索“科技镇长团”“京博N1N”产教融合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03家、6家,商用厨具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开放战略”

  助力民营企业“扬帆远航”

  博兴县既不沿海沿边,也不是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得益于拥有一大批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的民营企业家。博兴县委、县政府拓宽国际视野,支持广大民企到国际市场“搏击风浪”。

  稳定外贸主体。针对原材料、产成品市场“两头在外”的现状,拿出“真金白银”稳外贸促增长,保障重点企业、主导产业进出口稳健增长,博兴县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常年保持在200家以上,入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金属型材)、山东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区。一方面,建好“内陆港”,把“出海口”通到“家门口”。投资8900万元打造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货物在场所内查验放行,通过“滨新欧”中欧班列、“滨海欧”海铁联运班列运输至口岸直接出口,通关时间由1-2天缩短至1-2个小时,年节省物流综合费用1200万元。另一方面,打造“海外仓”,引导企业“出海抢单”。全县已有日日昇电器等企业在德国、法国设有海外仓,可提前两个月时间送抵货物,能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为金属板材、商用厨具、草柳编工艺品等出口提供综合性服务,满足国际用户需求。

  推行以商招商。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家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先后聘请11名博兴籍在外企业家、高等院校教授专家担任“博兴推荐官”,22名“博兴乡贤”担任“招商大使”,对外宣传博兴、推介博兴,开展“双招双引”、回乡创业活动。并先后在深圳、青岛、济南等地建立博兴商会,为在外博兴籍企业家提供暖心服务。

  坚持“改革先行”

  促进民营经济“铺天盖地”

  民营企业贡献了博兴县70%以上的GDP、85%以上的税收。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才能充分迸发民营经济的创新创造活力。

  破解难题精准聚焦。建立健全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聘请1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发展顾问”,充分调动企业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亩均效益评价”“标准地供应”等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潜力大、论证实、可落地”的优质项目集聚。

  办事效率能快则快。围绕让企业办事更快捷、更高效,深化“一网一窗一次”集成改革,积极创建“无证明县”,大力推进“信用博兴”“智慧博兴”建设,为企业提供“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服务,擦亮“高效便捷、舒心暖心、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品牌。

  服务效能倒逼提升。创新开展民营企业“评镇街、评部门、评科长”活动,评价结果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干部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目前,已组织470余名民企负责人分别对12个镇(街道)、28个县直部门以及28名涉企科室负责人开展评议,结果现场公开,问题反馈整改,全程跟踪督办,并对得分靠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科长进行约谈,以市场主体评价倒逼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

  帮助民营企业家“向阳而生”

  让党组织嵌入产业链。成立产业链党建红盟,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负责,链长兼任各产业链党委书记,鼓励企业法人兼任党组织书记,联结链上176家重点企业、60家党组织,构建起“产业链党建红盟—产业链党委—企业党组织—业务党小组”组织体系,推动战斗堡垒建在“链”上、服务赋能抓在“链”上。目前,设立了“百万先锋基金”,探索“党建红盟+博士团”聚才模式,先后选聘115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副总”,为链上企业提供产业规划、技术攻关等服务,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让企业家站在“C位”。扎实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通过人大法定程序将每年8月18日固定为企业家节,先后评选表彰32位功勋企业家、行业领军人物、成长创新标兵,营造关心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浓厚氛围。先后推荐105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29名民营企业家担任县级以上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让“亲清”成为共识。出台政企协商、领导干部包保商会协会等制度,搭建“e盏茶事”等沟通平台,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标注“高压线”、划定“安全区”,让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坦荡真诚地同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交往。持续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对亲清界线不分、损害政商关系、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一律“零容忍”,真正做到亲而有度守底线、清而有为敢担当。(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