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简称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发生在出生前及出生后,股骨头和髋臼在发育和解剖关系中出现不同程度异常,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全脱位,其为婴儿髋关节不稳定病理变化的最终表现,致残率较高。DDH的发病率约占存活新生儿的0.1%~1.5%,婴儿时期确诊并及时予以干预疗效更佳,年龄越大,疗效越差。
DDH根据病变的程度、发育病变的年龄可分为新生儿髋关节不稳定、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全脱位四种类型。
由于DDH病变程度随年龄变化,逐渐加重,临床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在新生儿期和小婴儿期(出生后至6周)表现双侧大腿皮纹或双侧臀纹不对称。幼儿期及行走大龄的儿童,外八步态,步态不稳,跛行可为就诊的主诉。单侧脱位者,患侧下肢短缩,跛行出现早;双侧脱位识别较困难,但腰椎前凸加大,臀部后凸明显,步态摇摆,表现“鸭步”姿态。家长需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观察。
目前,针对早期DDH病变主要是进行保守疗法,原理是控制髋关节活动范围,让发育不完善的髋臼随着孩子生长进一步发育。根据髋关节脱位的严重程度,给患儿使用吊带、外展支具或石膏等固定辅助器具,如仍不能复位则应改用闭合或手术复位。一般来说,18个月以上首次接受治疗者往往效果不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亦较高。
由于DDH病理变化比较复杂,给治疗上带来很多困难,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且被不断改良,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因此,对于DDH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综合多种疗法优势,结合患儿本身的情况,综合考虑年龄、股骨发育、髋臼发育情况等多种因素,选择最为符合患儿病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