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以建强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抓手,通过优才计划、定向招聘等方式,持续招引紧缺、薄弱学科优秀教育人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提升新招引老师业务能力,邹城市教体部门认真落实“青蓝工程”,引导有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帮一”结对子,以老带新、互帮互促,助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十分感谢我的导师,不管是学生的日常管理还是教学设计,田琳琳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受益于“青蓝工程”指引,邹城市第十一中学青年教师王媛媛迅速从新手教师成长为年级学科的业务骨干。
“通过‘青蓝工程’,我们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很多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带过一届学生后,就能够担起班主任职责,在教育管理方面都能够得心应手。”邹城市第十一中学办公室主任郑振国说。
在做好“老带新”提升教师能力的基础上,邹城还聚焦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镇域师资交流调配机制,按照倾斜农村、兼顾城区原则,新招聘的农村教师先在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业务考评达标后再到农村学校任教,带动提升农村教学水平。
“我们还组织25所城区学校与46所农村学校结成对子,互派骨干教师支教,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联合教研活动,推动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三级主任科员、人事科科长孔凡平说。
此外,邹城市创新设置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杏坛名师、齐鲁名师、专家型学科带头人等8个成长梯队,有针对性地组织2000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研修。建立涵盖73所学校的“互联网+”教育共同体,开发名校网络课堂,依托146个网上名师工作室,实现城乡学校精品课程同时听,推动城乡教师全员全过程均衡成长。(盛超 郭常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