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纪平台是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结婚服务平台,注册用户量累计已超过1亿人,每年服务用户占全国注册结婚人口的80%,是全国结婚垂直领域唯一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
“东港区的各相关部门为我们量身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仅用了短短24天,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处800平米的办公区,让我们可以‘拎包入驻’。这种高效率的服务和支援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外地企业在本地的发展。”婚礼纪日照婚庆文化产业园商务负责人牟筱熙介绍。
今年10月,婚礼纪平台在东港区落地后,成立了全国首个功能性总部——“婚礼纪目的地婚礼总部”,并在日照婚庆文化产业园设立“全球旅拍接待中心”,采取“平台总部+产业园区”联动的新模式,通过目的地婚礼总部的辐射效应,引流全国范围目的地婚礼客户来日照旅拍。
婚礼纪平台赋能与嫁接后,日照婚庆文化产业园按预计吸纳日照旅拍市场平均每年13万对的10%计算,每对旅拍消费1-1.5万元,1.3万对将产生1.3-1.5亿元旅拍消费,产生直接效益,其他住宿及餐饮预计带动消费3000万元;以此长期发展3年内预计达到4.5万对,旅拍效益6亿元,其他餐饮及住宿效益1亿元,共计约10亿元直接效益。
婚礼纪平台“10天签约,24天落地。”这种“东港速度”的背后,是东港区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以“拼抢之态”抓招引,以“攻坚之势”抓项目,以“周到之心”优环境的决心。
今年以来,东港区健全完善项目谋划、招引、推进、服务“四位一体”及重大项目“提级会商+提级会办”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复杂事项由区委区政府实行“扁平化”管理,直接调度推进,减少管理层级,加快了项目落地的速度和质量。
今年8月24日,2023年中国(日照)产业互联与数字经济大会在东港区召开,东港抢抓大会带来的机遇,乘势而上,根据不同产业方向,精准开展产业链推介招引。12家企业现场签约后,30余家平台和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100余家企业与日照银行就金融服务进行了现场对接,22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东港区还成立专门招商专班,制定产业互联网企业跟踪回访方案,力争更多企业落户日照。
与此同时,东港区产业互联网时代正在开启。在日照国际财富中心,短短几个月,一层又一层的楼宇被填满,一批又一批的优质项目在这里落地:16楼,日照市港产城融合数字经济平台项目筹备团队已开始办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贸易额50亿元;51楼,产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及日照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项目在此选址,搭建具备产业对接、资本运作等功能的孵化平台;17、18楼,进口宝、铜道网等意向企业10余家入驻,共同为日照这座城市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雄厚、港口优势明显、政策支持力度大、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意识强、人力资源丰富……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认为,东港区具备产业互联网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希望在东港大展身手。
作为中国产业互联网百强企业的山东聚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来东港区后,仅用3年时间,年交易额迅速增长到70多亿元。今年又投资3亿元,在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建设了40条高端改性塑料生产线,形成“平台+园区”的全产业链布局。这不仅让高端塑化新材料这个产业在东港区无中生有,更带动了周边区县塑化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有中做优。
山东聚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邢茂伟介绍:“我们依托产业互联网大视野,成立了日照互联网研究院,我们希望更多的产业互联网专家在一起组团发展,协同发展,我们在一起不仅是从产业的形态,更重要的从我们的人才、交流、技术,相互支撑,相互借力。我们希望立足东港区,服务全国的塑化产业集群,达到至少200亿的集核。”
为助力项目“加速跑”,东港区建立重点项目包保推进、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以快速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
日照市东港区工信局副局长宋艳表示:“我们不断开拓思路、靠前一步,当好企业贴心人。发挥好产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的作用,建立起‘研究院+企业’的对接机制,建设数实融合高端智库,探索全过程‘伴随式’服务模式;组建产业互联网服务专班,不但要帮助企业解决落地过程中办公场所、融资、招工等问题,企业落地后还要持续跟进,为企业精准匹配产业政策,助力企业成长。”
东港区围绕城市治理、经略海洋等20项调研重点,建立“四下基层”联系点33个,区级领导每人牵头1个课题,引导干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全区共确定调研课题492个、创新性举措286条。树立有解思维,对省市专项整治和区级查摆问题,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动真碰硬逐一抓好整改,用“干”字作答,切实把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东港区委书记刘祥龙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抓好各项工作,持续开展‘我为发展献良策、解难题、建新功’系列活动,以工业强区三年行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服务外包基地、航空产业基地、‘城市+大学’共同体等建设。”(乔祥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