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电商老板李芬正忙着发货。进入冬季,她经营的手工布鞋在网上销量同比增长两成多。李芬说:“目前年产量有七八万双,营收额在600万元左右。”
近年来,牡丹区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李芬从上海返乡创业,成立云履布鞋加工厂,结合市场需求,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了创新。“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绣花、手绘等流行元素融进了布鞋上,加工的布鞋款式有2000多种,3000多个花色花型。”李芬说,目前已带动当地4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牡丹区通过培植特色产业,让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着力打造全产业链条,让一个个“土特产”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
小留镇吴油坊村有种植山药的传统,该村通过引进山药新品种提高产量,又建设了一批冷库储藏山药,实行错峰销售,获得较好的市场价格。该村还引进企业,研发生产山药片、山药粉、山药面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山药的附加值。目前,吴油坊村有冷库136座,年冷藏山药40万吨以上,全村2000多名村民中有1700多人从事山药的种植、储存、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年均山药销售总额超过3亿元,村民劳务收入累计30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过50万元。
同时,牡丹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高产高效上下功夫,通过示范带动不断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范围,推进设施农业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李村镇朱庄村建成100余栋日温大棚,引进百果香热带果蔬生态采摘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种植的火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备受欢迎,走出了一条“南果北种”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村民闫海英在采摘园上班,不仅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还学会了种植和管理火龙果的技术。“目前,我正准备承包几个大棚,尝试种植火龙果,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闫海英表示。
截至目前,牡丹区已扶持120多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形成了28个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带动11万余名村民参与,人均增收12%以上。(郜玉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