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歌!在日照,遇见不一样的“蓝”-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12/29 07:54:08
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

向海而歌!在日照,遇见不一样的“蓝”

字体:

  18年间,27次增资,新加坡金鹰集团在日照累计投资将超过420亿元。

  目前,金鹰集团在中国21个城市投资了28家企业,其中亚太森博日照工厂排名第一。

  这家外资企业缘何频频落子日照、又为何独独“垂青”这座滨海小城?

  释放临港产业潜力,推动港产城融合

  日照因港立市、以港兴城,港口资源是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和优势。

  港口作为交通和物流的关键节点,不仅仅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引擎。港口形态的演变,如同日照这座城市的心跳,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的变革,让这片土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临港产业是港城发展的有力支撑。山东港口日照港依托“前港后厂”模式,培植形成了以先进钢铁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综合能源为主导的临港特色优势产业,以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为骨干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今年8月,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文化用纸生产线正式投产,高档文化用纸项目开机试生产是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由“浆”向“纸”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标志,也是山东省利用外资、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9月,日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暨数智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启动,该项目建成后,日钢集团将实现装备全部大型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日照多措并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让主导产业向新、向绿发展,向“大”而“轻”转变。

  港口、产业、城市相互“磨合”、相得益彰,推动这座港口城市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奋力迈进。

  不同“色度”,彰显独特蓝色优势

  近3年,日照全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长9.2%。作为山东四大“仙境海岸”之一,日照的海洋之蓝,也有自己的独特“色度”。

  一是“良种之蓝”。水产苗种被誉为现代渔业的“芯片”。近年来,日照加快实施“蓝色良种”工程,聚力建设北方海洋水产苗种繁育中心。多年来,中国对虾“黄海3号”、脊尾白虾“黄育1号”、中国对虾“黄海4号”等新品种,均凭借高成活率、环境适应强、高抗病的特性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中的中国对虾苗种,已占据全国30%市场份额。

  二是“深海之蓝”。抢抓三文鱼全产业链发展新赛道,经过多年发展,日照市三文鱼养殖已初具规模,苗种、装备、饲料、冷链物流、水产加工等配套产业基本完备。此外,日照积极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新动能,自主研发制造出整平挖泥两用船、养殖工船,成功交付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等装备,在与青岛、烟台、威海协同配套方面形成较强优势。

  三是“舌尖上的蓝”。今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月,2023中国(日照)海洋食品预制菜发展大会举行,依托海洋生物资源富集的先天条件,日照主动挺进新蓝海,向“蓝色粮仓”要食材。日照海产品加工入选了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黄海中心渔港入选首批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

  在这片蓝色的梦幻画卷中,日照的海洋经济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之中,呈现出了蓝色不同“色度”的绚烂光谱。

  生态立市,打响海洋文旅品牌

  文旅产业,也是近年来八方游客感受“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途径。在文旅市场强势复苏的同时,日照文旅产品供给也更趋多样化,不断探寻“四季可游、全时畅游”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为进一步擦亮“阳光海岸 活力日照”城市形象品牌,让市民游客充分体验冬日暖阳里的休闲时光,日照近期更是陆续推出了“观海上日出”、冰雪休闲游、知行研学旅、婚恋旅行、“住渔家民宿,过渔家新年”等特色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自然资源,满足群众多元消费需求,丰富文旅产品供给。除此之外,如海洋垂钓、体育健身、精品民宿等新业态近年来也在日照勃兴,探索由“网红”到“长红”的文旅发展之路。

  而日照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吸引外地游客,长期打造的绿色生态“软环境”,是支撑起“蓝天碧海金沙滩”金名片的“硬实力”。

  生态立市,一直被列为日照城市发展“四大战略”的首位。或者说,良好的生态条件,是日照文旅发展的最大优势。以生态为本,日照通过不断创新推出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将城市形象打造得愈加鲜活。

  在释放临港产业潜力的过程中,日照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将港口优势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色度”的发展策略,彰显了日照海洋经济丰富且独特的内涵;生态环境和文旅产业的双轮驱动,展现了日照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这一切,共同勾勒出日照作为一座“蓝色城市”的美好愿景。(王思淇)(完)

【纠错】 【责任编辑:朱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