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守护黄河文化根脉 谱写“诗和远方”华章-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1/09 08:25:34
来源: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泰安:守护黄河文化根脉 谱写“诗和远方”华章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抢抓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机遇,深挖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让黄河文化在泰山脚下焕发生机。

  以机制促保护,赓续黄河文明

  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非遗,承载着灿烂的文化印记。

  “我们坚持从完善机制建设入手,探索文物保护传承的新路径,‘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实施以来,2023年1-11月份,全市受理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15项、1300万平方米,原本5000万元的考古费用压减至不足3000万元,降低40%。”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部门负责同志介绍说。

  泰安市按照坚持保护第一和高效服务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国有建设土地“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实现考古工作从“项目施工前”前置到“土地供应前”、变“单个项目评”为“区域整体评”,既妥善保护文物安全,又便于建设单位“拿地即开工”,大幅降低土地前期运作成本。

  非遗方面,着力搭建交流平台,焕发非遗传承新活力。位于泰安市东平县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中心采用大型浮雕、体感互动、270度3D沉浸式体验、半景画场景还原、非遗技艺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展现非遗魅力,通过搭建文化的展示平台、文创的交易平台、非遗的传承平台,成为“山东手造”的重要基地。

  以资源促开发,挖掘黄河资源

  大河之美,滋养两岸,黄河流域积淀了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泰安市坚持资源整合,加强黄河国家风景道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东平县黄河国家风景道被评定为2023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典型段,它地处黄河下游,东平县境内,生态功能明显,道路系统建设标准高,绿廊系统、节点系统以及道路衔接系统状况优良,风景道周边景区景点丰富,文化遗产众多,生态融合度高,沿线有大宋不夜城等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既是一条宜徒步、宜骑行、宜摄影、宜写生、宜自驾游,集生态隔离、智慧系统于一体的景观大道,又是一条既能彰显黄河文化又能体验生态风光的文化旅游廊道。

  近年来,泰安市聚力盘活文化资源,持续开发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不断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山东手造·礼遇泰安”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大赛颁奖暨精品展在岱庙景区举办,大赛共征集80多个系列300余件参赛作品,涵盖文创、非遗、工艺纪念品、土特产品等多个层面,共评选出金奖5个、银奖10个、铜奖15个。参展作品绝大部分是在国家、省市各级赛事中获奖的优秀作品,让更多的市民群众和来泰游客近距离了解泰安蓬勃发展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

  以活动促弘扬,讲好黄河故事

  2024年元旦前夕,“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黄河流域红色主题剧目、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徂徕山花》在泰山大剧院首演。省市领导和市民群众800余人观看展演。演出呈现了徂徕山抗日时期残酷的战争与沉重的浪漫爱情,展示了泰山儿女的爱国担当和民族大义。

  “泰安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聚焦冬游主题,将2024好客山东贺年会与泰安·黄河大集有机衔接,向市民游客提供一场文化盛宴。”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活动策划负责人介绍说。

  2024元旦假期首日,“泰山岩岩 龙行龘龘”2024好客山东贺年会泰安主场活动在泰安方特欢乐世界举办,以“五福五贺”为主题,展示泰安年节民俗及非遗、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的2024好客山东贺年会——泰安·黄河大集是本次活动设置的重头戏。作为2024好客山东贺年会五大主场城市之一,泰安积极融合泰安文旅资源,引导文旅部门和企业围绕“贺年”“冬游”,推出富有泰安特色的文旅产品、消费活动和惠民政策,为泰安市元旦、春节文旅市场注入新元素、激发新活力。

  文脉传承,弦歌不辍。1月5日晚,“国泰民安杯•泰山好声音”新年文艺晚会在泰山大剧院举行。15个驻泰高校共同演艺,以器乐合奏、歌曲、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弘扬黄河•泰山文化,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晚会现场为泰山青年艺术团揭牌,为热爱黄河•泰山文化、拥有文艺特长的大学生们搭建起了展示自我、交流文化的平台,每一位团员都是流动的泰山文化宣传员,是新时代泰山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泰山青年艺术团是青春的代名词,更是传播黄河•泰山文化的靓丽名片。(杨柳)(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晓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