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今年GDP预期增长5.5%以上-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1/11 10:07:13
来源:济南时报

山东济南今年GDP预期增长5.5%以上

字体:

  刚刚过去的2023年,济南克难前行,取得不俗的成绩。2024年,济南又将在哪些方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切实增进民生福祉?1月10日上午,济南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随着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2024年工作“路线图”跃然纸上。

  2024年济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左右和6.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围绕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济南将重点抓好深化项目建设、扩内需稳外需等12个方面工作。

  抓项目 全年新谋划先进制造业项目800个以上

  2024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深化年”,济南将推动项目建设提速。统筹抓好总投资2.66万亿元的2000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470.6亿元。全面发力产业项目,全年实施产业项目1075个、计划投资1743.3亿元。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太平水库、城市轨道交通等98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670.6亿元。抓实建好民生保障项目,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康养等490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056.7亿元。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

  同时,济南将推动项目谋划提质。聚焦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提升项目策划精细度、科学性,全市策划储备项目数量和质量实现新提升。聚焦服务重大战略,突出起步区、国际医学中心等重点片区,加快谋划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大项目,全市新谋划投资过50亿元项目20个以上、过100亿元项目7个以上。聚焦塑强产业优势,紧盯前沿产业和先进技术,瞄准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全年新谋划先进制造业项目800个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600个以上。聚焦提升城市品质,统筹谋划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项目350个以上。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谋划一批补短板优供给项目,让项目建设为市民的幸福生活不断添薪助燃。

  提质量 前瞻布局元宇宙、生命科学等一批未来产业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速新旧动能转换,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快标志性产业链群、产业共同体建设,实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加快发展空天信息、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专业产业园区,持续做优布局、做大规模、做高能级、做强竞争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90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发力突破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产业,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拓展。前瞻布局元宇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等一批未来产业,加快培育电磁能、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新增长点,开辟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深入推动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高端软件产业,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00家,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700亿元以上,争创中国软件名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0%。深入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工赋泉城”行动,提速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新建2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家工业互联网园区、20家智能工厂。扎实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小灯塔”企业。

  激活力 深入实施民营企业攀登行动

  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大市属国有企业亏损治理力度,推动企业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每户企业逐步打造1-2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板块。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加强预售资金封闭运行监管,推进现房销售等试点,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在泉城·全办成”改革迭代创新,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健全“一张清单管到底”工作机制,加快打造“无证明城市”。力争全市上网运行机关事项超过7000项,推出50项便民高频“关键小事”,建立100万个城市部件“电子身份证”。

  扎实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深入实施民营企业攀登行动,新培育营业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2家。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与各区县联动发展、共建共享。新开、恢复国际客货运航线4条以上。

  引人才 加快山大龙山校区、空天信息大学等高校建设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支持首家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和省实验室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山东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共建深地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化校地合作,支持驻济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山东大学龙山校区、空天信息大学等高校建设。

  全力推进济青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用好人才政策“双30条”,擦亮“海右”城市人才品牌。深化“海右”系列重点人才工程,开展“才聚泉城高校行”巡讲活动,持续办好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海右人才节等重大活动,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强主导产业人才供需对接和互动式招引,探索建立博士后双创园,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质效,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事业舞台吸引留住更多人才,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扩内需 新建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0处

  完善消费设施,推进智慧商圈数字化建设,加快泉城路、洪家楼等重点商圈业态升级,新引进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60家以上,新建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0处,加快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打造一批特色消费地标、夜间经济聚集区。促进大宗消费,持续优化购房政策,加大高品质住宅供给,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强“老字号”品牌化建设,擦亮“中国鲁菜美食之都”品牌。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加快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积极培育直播电商、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积极壮大外贸主体,常态化开展组团“出海”,用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高端平台,帮助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提份额,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增福祉 开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2所、中小学28所

  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开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2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5%左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8所。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1.5万个;职工医保支付限额提高1500元,大额医疗费二次支付起付线降低2000元;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高标准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建设,推进济南至宁津、商河至高青、绕城大北环等13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发挥小清河航运功能。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施丁太鲁新徐、宋刘片区等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9个、909万平方米。统筹推进数字社区、数字乡村建设,累计建成智慧社区400个、数字村庄2000个。提高平安济南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完善森林防灭火、燃气、热力等感知网络。

  兴乡村 扶持400个村实施联村共富项目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21.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5.6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00.5万吨以上,加强粮食烘干仓储体系建设,提升“菜篮子”供给保障水平,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种业之都。

  大力发展乡村经营,持续抓好“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因村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康养、民宿等业态,扶持400个村实施联村共富项目。整治提升泉水村落169个,留住乡村回忆、记住乡情乡愁。深化“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拓展“千企兴千村”帮扶质效,实施国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持续推进“出彩人家”创建,开展移风易俗专项问题治理,积极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