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特色的“蟠龙老井”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龙廷镇北部山区的掌平洼村,近几年因村里的“蟠龙老井”走红,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打卡地”。这口花费十年才挖掘成功的老井,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用水问题,那条自井底盘旋而出的水龙也成了掌平洼人的精神象征。
历经几十年,一代代掌平洼人踏实肯干,大力开发“老井古村·杏梅人家”为主题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成为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精神代代传
“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个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1月9日下午,掌平洼村里蟠龙古井旁传来唱戏声,唱戏人宛转悠扬的嗓音让游客停下脚步,村民也放下手里的活计静静享受这场表演。
唱戏人叫刘传英(音),今年82岁。她21岁嫁到掌平洼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她年轻时,掌平洼村受地理位置影响,常年缺水干旱。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彻底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村民自发组织打井取水。“当时村里有9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都出人,组成了一个30多人的打井队伍。”刘传英的丈夫也是打井队的一员,历经十年,村民用铁锤和钢钎,靠双手、智慧,靠流血流汗挖掘石料3000多立方米,硬是在山地里开掘出一口水井。
掌平洼村文书陈云介绍,该井直径18米、深26米,由108级台阶盘旋而下,因此被称为“螺旋井”。螺旋井的建成结束了掌平洼村用水艰难的历史,同时孕育了“战天斗地、勠力同心、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的精神。
“这口井给我们村带来了福气”
2014年,为开发乡村旅游,村里聘请专业人员塑造了一条水龙自井底盘旋而出,“蟠龙老井”的名号也传播开来。
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游玩体验,老井内壁修建了悬空栈道使游客可以一睹老井的全貌。古井之上,象征吉祥的水龙祝福着每个来此的游客,通过石阶能走到井水边上,幽蓝色的井水深不见底,几尾金鱼在水中游动。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蟠龙老井”成了网红打卡地,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睹神秘老井的风采。村里热闹了,村民的生活也富裕了起来。
刘传英家在山上有果园,游客多了后,她去山上摘果子、采药材,家里买了烘干机、去皮机,在家自己做果干,包装好后拿到蟠龙古井旁边卖。“柿子饼能治疗口腔溃疡,野枣干买回去熬粥最好。”刘传英的小摊不大,货物都是她精心挑选的。
刘传英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在新泰市工作,有空就回村帮她。“我这梅杏干都是手工做的,又甜又干净。”2023年国庆节假期第二天来村里的游客格外多,刘传英和儿子摆了两个摊位,货物供不应求,“那一天就卖了2000块钱的货。现在我家的油杏干、梅杏干已经卖到了南京、北京等地,一年差不多能卖五六万块钱。”
刘传英怎么也没想到,当年的吃水工程,如今竟然能给村子带来这么大红利。“这口井给我们村带来了福气。”刘传英从心里感谢老井。
偏僻山村新蝶变
目前,掌平洼村成立了新泰市掌平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掌平洼村特有的“石头老屋”“螺旋老井”等自然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新建大食堂、杏苑民宿、民俗街、环山观光带、杏梅柿子采摘园、石头老屋古村落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2021年掌平洼村共接待各地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50万元。
掌平洼村村委委员陈振贵介绍,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取得良好成效。掌平洼村现已打造成为集传统村落古韵文化体验、红色研学旅行、民俗民风体验和节庆活动、生态观光度假游、山地运动康养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21年掌平洼村成立了山东老井研学教育有限公司,负责对掌平洼村的红色文化进行推广宣传。“为了让中小学生能有劳动体验,山上有200多亩杏梅供孩子们采摘、种植和修剪。在老井旁,有一个20多亩地的共享菜园,让孩子们体验到从种植到收获的快乐。”陈振贵介绍,近几年共接待中小学生3万余人次。
掌平洼村从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山村,到如今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离不开掌平洼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一步,掌平洼村将继续做好研学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陈振贵表示,欢迎大家到掌平洼村游玩,体验“蟠龙老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