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开始布局,还是从核心零部件‘大三电’入手,其实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的问题。”烟台汽车产业链办专职副主任,高新区福山园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宫涛表示。
烟台市福山区智造芯城西部,占地8.6平方公里的烟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内,200余台重型机械正加紧赶工,产业园旗舰项目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的场平工作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一季度项目启动基础施工。
该项目由潍柴动力与比亚迪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联合投资,计划打造涵盖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驱总成全产业链的研发制造基地,总投资达560亿元。
“商用车电动化的关键在于电池,我们的产业园全面投产时,产能可以满足100万辆商用车的电池需求。”比亚迪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寿波说。
对传统汽车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动机、减速器以及底盘等;而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最关键的则是电池、电机、电控这“大三电”。“大三电”成本占据新能源整车的80%—90%,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
“多数车企都在做整车,我们选择从零到整的路子,全力做好‘大三电’。”宫涛介绍。
烟台市共有42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07家在福山区。宫涛告诉记者,对烟台汽车产业发展的研判,是基于目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现实决定的。将“大三电”作为烟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切入点,既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又能规避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在风险:背靠比亚迪和潍柴,销售能力有保障,等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稳定后再引入整车企业,走稳扎稳打路线。
相较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对精密铸造、精密加工有更高的要求。高新区福山园管委副主任张洪瑶是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他表示,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烟台来说,聚焦发展“大三电”等核心部件,将助力机械加工企业提档升级,促进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工人技术能力的提升,实现区域制造能力质的飞跃。
引入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着力发展“大三电”,也带动了区内众多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转型,寻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合作。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签约落户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中质国检等重大项目11个,累计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合同引进市外内资765亿元,开足马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新高地。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点,我们提前谋划,精准引入了中质国检和创新中心,在技术、研发、检测等领域提供支持。”宫涛说,传统汽车的新车型通常要经过3—4年的检测,而新能源汽车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车型,检测周期较短,这就要求地方配备相应的检测能力。
中质国检侧重智能驾驶和商用车的检测,建成后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全车零部件检测,兼顾研发与生产,给汽车零部件企业安装“智慧大脑”。“它不同于传统的标准厂房,其独特的‘定制式三明治’结构,建成后可实现检测机器直接进入。”中质国检项目经理冯辉介绍。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据悉,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项目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烟台大学达成合作,携手助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研发。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产品展示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地。达产后,计划吸引100余家企业进驻,预计可实现产值10亿元。(邢金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