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随笔 | 绿豆芽,见锅气-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2/11 09:04:34
来源:大众日报

假日随笔 | 绿豆芽,见锅气

字体:

  文/邵方超

  就像春晚上唱的,如果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今天,我想写盘菜。

  炒绿豆芽,是我们家过年必不可少的。原来它是主角,现在它是配菜,但几乎每次,都会被吃得精光。

  热锅凉油,急火猛烧,葱姜蒜辣椒爆锅,下豆芽,快速翻炒,锅边淋醋,撒盐,点香油,断生出锅,未见汤水,最见锅气。

  菜还没上桌,酸辣咸香的味道,就已经飘满屋子,等四凉八热、荤素摆满,饭热菜香,推杯换盏,混合着欢声笑语,就一起铺满了我家的年味。

  一盘炒绿豆芽,究竟能好吃到什么程度?我确实文笔平平,难以描摹清楚。只是当清脆入口,汁水溢满唇齿,那贪恋已久的味道,让我心满意足,人一下子踏实了很多。这些年,才开始渐渐领悟,绿豆芽之于我,不仅仅是世间美味,还有一些从不褪色的光阴里的故事。

  泡绿豆芽,是三姑家的营生。三姑自打出嫁后,三十多年,多半时间都在跟绿豆芽打交道。选豆子,烫缸子,冲芽子,滤皮子……日子过得不紧不慢,年复一年,不求大富大贵,但也算幸福美满。

  三姑手艺好,能吃苦,做事认真。她泡出的绿豆芽,短粗、齐整、肉多,长得白白胖胖,十分讲究,家常炒、做焖饼、炝锅面,都算是上好的食材。在老家朝城的大集上,那是叫得响的独一份儿,尤其年关,更是抢手货。方圆十里八乡,要说每家每户都吃过,不敢打包票,但要说谁家没吃过,可能真不多。

  以前上学,每逢寒假,我是铁定要去帮忙的。一进腊月二十,跟着赶大集、卖豆芽,因为账算得快、不出岔子,钱兜子就归了我。年集年集,从早到晚人挤人,豆芽一箩筐一箩筐往外出,我这“小菜贩儿”,收钱、找零,就会忙个不停,兜子很快就鼓鼓囊囊了起来。记忆里,三姑永远都是最早收摊的那一个,每当此时,才想起已是饥肠辘辘,我们会带着胜利的喜悦,去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

  前年,父亲生了一场病。从那以后,三姑几乎承包了我家的蔬菜,茄子、豆角、黄瓜、丝瓜,四季时令,从不间断。当然,这里面最好的,还是绿豆芽,我们百吃不厌。炒绿豆芽的火候,三姑掌握得最好,我跟着学过几次,自以为学到了精髓,但总还是差了点意思,或许是三姑双手的温度,给了这份食材升华的过程吧。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炒绿豆芽的味道,已经沉淀在漫长的时光里,往往才下舌尖,就又上了心间。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应该都有一盘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炒绿豆芽”,它纯真质朴,无须过分繁复的技法,却能结结实实勾住你的味蕾,让你思乡,让你怀旧,让你回味起一段段铭刻在心的悠然往事,每念及此,总会眼眶湿热。(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