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龙”风筝在空中起飞。
在山东潍坊,万物皆可飞。
3月11日上午,山东潍坊2024二月二“龙点睛 龙抬头”系列活动在潍坊市潍城区浮烟山国际风筝放飞场举办。活动现场主要有“龙点睛 龙抬头”主题风筝放飞活动、“二月二 龙抬头”黄河大集浮烟山民俗大集、龙年主题文创展、“行走的美术馆”展览等特色文化活动。借这股龙年的“东风”,潍坊迎来新一年的“万物皆可飞”模式。
传统国画邂逅现代风筝
让世界看到绚丽潍坊
3月11日上午,15米软体彩色龙风筝在浮烟山国际风筝放飞场缓缓起飞,引来不少市民与游客关注,不同于传统龙头风筝的威风凛凛,软体彩色龙风筝的样子憨态可掬,让许多人忍不住站在它附近合影留念。
这只软体彩色龙风筝的制作者叫马庆华,是潍坊市青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技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马庆华告诉记者,软体风筝相比传统风筝最大的优点就是好携带,但由于软体风筝无骨架,放飞时对风力的要求尤为苛刻,为了能设计出一只适合放飞的软体龙风筝,马庆华前后设计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并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制作这只风筝。
“这次的风筝特地融入了国画的绚丽色彩,做出来的龙也更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龙的特点,并且整个龙的身体都用了专属的风筝布,透光性更好,更耐用,在阳光下也更鲜艳。”马庆华说。
据马庆华介绍,为了能让这只软体彩色龙风筝更生动鲜活,他还将之前设计的15米软体彩色魔鬼鱼风筝和彩色“海洋小方块”风筝与这只风筝串联在一起,形成一道“海洋风景线”。一连串五颜六色的风筝乘风而起,借“二月二”让大家见识到了一次真正的“龙抬头”。
黄河大集借势“起飞”
非遗文化点亮龙腾盛世
沿放飞场外侧主干道前行,热闹的黄河大集外有一群热情洋溢的“潍坊大姐”在跳广场舞,一首《上春山》似乎是在预告潍坊即将到来的春暖花开。同时,各个县市区的非遗特色文化产品让来往的游客与市民目不暇接。
昌邑剪纸把龙“装”进了扇子里,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田国英正坐在自己的摊位前剪纸,只见她一双巧手仿佛在红纸上“翩翩起舞”,不一会儿就剪出来一只精美的窗花,她将自己刚刚剪出来的作品送给在场的市民,并跟大家讲述昌邑非遗剪纸的特别之处。“今年是龙年,我就多剪了几幅跟龙相关的作品,希望能为所有人带来好运,并借此机会让更多人知道昌邑剪纸。”
红色的剪纸让人意犹未尽,芳香四溢的绿茶又似乎在向逛大集的人们“招手呐喊”,来自诸城市电力怡明茶业有限公司的经理祝伟东正在介绍自己带来的诸城绿茶:“我们诸城是地球上纬度最北端的绿茶主产地之一,诸城绿茶因具有叶片饱满、冲泡清香等特点而广受大家的喜爱。”祝伟东说,诸城绿茶有一股淡淡的豌豆香,所以喝起来口感更温润爽滑,没有一般绿茶的苦涩感。这次来黄河大集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喝到属于潍坊的好茶,也让更多人知道。潍坊不仅能让风筝起飞,更能让非遗文化也借势“起飞”。
“行走的美术馆”
是潍坊人放飞的文化心
走进浮烟山观礼台展厅,龙年主题文创展、“行走的美术馆”等展览琳琅满目,由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承办的“行走的美术馆”展览以“龙点睛 龙抬头”为主题,将潍坊风筝、龙文化、“四廊一线”等文化遗产、景点景区元素与中国传统节日相融合。
据了解,“行走的美术馆”所展出的美术作品基本上均为潍坊市本地的画家们的用心用情之作。潍坊画家画潍坊景色,并将自己描绘的潍坊景带往全国各地,“行走的美术馆”通过“小而美”的艺术形式将潍坊的文化创作与艺术瑰宝带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记者了解到,“行走的美术馆”项目自设立以来,就秉承“向美而生、向优而进、向新而行”的品牌理念,着力深化文化“两创”,全面推动与城市建设“深融”、同时代发展“共振”、为人民生活“赋美”, 以“在身边”“沉浸式”“小而美”的精致美术展览和优质文化产品。
在“行走的美术馆”的美术馆里,不仅能看到潍坊各地美丽的景色,也能看到一只只自由翱翔在天空中的潍坊风筝,带着潍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希冀,飞翔更高更远的地方,这不仅仅是潍坊画家笔下的故乡之美、爱乡之情,更是属于潍坊这片土地的文化之心、自由之翼,“行走”的是艺术,“放飞”的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