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飞机”的人:因热爱而执着,为它们四处奔波-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3/26 10:39:33
来源:齐鲁晚报

“追飞机”的人:因热爱而执着,为它们四处奔波

字体:

  济南遥墙机场附近的田间,一直是拍飞机的好地方:“飞友”们架起“长枪短炮”,拍下飞机起降的身影,也有不少人专程前来“打卡”,拍下与飞机的同框图……

  每间隔几分钟,就会有一架飞机在跑道起飞或是降落,人们的目光跟随着飞机移动,人群中不时传出欢呼声及对飞机造型的点评声。这里的时间和氛围,被一架架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定义着。

  带着孩子追飞机

  观看飞机的人里,孩子们是欢呼声的主力军,有小孩把脑袋探出汽车天窗,还有小朋友坐在爷爷的三轮车顶上,不时有稚嫩的童声问道:“我以后能坐上飞机吗?”家长总会给出肯定的答案:飞机能带你去往任何地方。

  年近50岁的王洪涛十几年前就带着大儿子看飞机,近几年又带着老二、老三重复着同样的故事。“飞机的轰鸣声,特别是飞机由远及近放大的那种对人的压迫感,让孩子们觉得震撼,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王洪涛告诉记者。

  王洪涛是资深的汽车从业者,也是一名“飞友”。在他眼中,飞机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带有各自的生命力。飞机是他生活中割舍不掉的一部分,有时出差去外地,他会骑着共享单车围着机场绕一圈,细致地寻找观看飞机起降的地点。

  王洪涛说,像上海、北京等地的机场附近,有专门的观景台,拍飞机比较方便。济南这几年才形成拍飞机的概念,台子是临时搭建的。

  为“偶像”改变职业

  第一次坐飞机后,李永鹏喜欢上了“拍飞机”。

  大学毕业后,李永鹏先是在一家企业就职,空闲的时候,就会鼓捣一下相机,兼职帮别人拍摄。后来索性辞职,成为纪实婚礼摄影师。这些改变,都源自他对“拍飞机”的执着。

  “一早一晚是拍摄的好时候,那时光线比较柔和,有时还有朝阳和晚霞。”为了记录这些时刻,“飞友”们基本都得在田间待上一整天,甚至凌晨两三点就要出发。冬天和夏天是最难挨的,有风刮来,镜头还会沾上细碎的沙尘。

  为了拍摄,李永鹏还专门去过大连、天津等地,拍到飞机后再马上返程,在机场附近喝豆腐脑、吃油条的时候,不忘再和“飞友”们谈谈飞机,难掩心中的激动。

  在“追飞机”的人心中,这些飞机就好似偶像一般,“飞友”们心甘情愿为它们四处奔波。

  在圈内,人气机型总是牵动着“飞友”的心。“蓝胖子”(南航A380别名)要“退役”时,机场外的草坪上,“飞友”们用力挥手,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大家伙最后的模样。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弹幕上飞过不同颜色的“泪目”。

  李永鹏觉得,只有真正拍到“稀罕”的机型,才算是踏实下来,一些飞机在全球仅存几架,能够拍到十分不易,拍不到的飞机还会成为“心结”,一直惦念着。

  在李永鹏的表述中,飞机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人格化的存在。在云南读书时,看到“山航”,他就会感到非常亲切。

  从热爱到梦想飞行

  12岁的齐云哲,每月都会往返于聊城与济南之间,带着单反相机到机场附近拍摄。

  齐云哲从小就喜欢研究各种交通工具,他先是对公交着迷,后来对火车产生兴趣,最后彻底被飞机的魅力所折服,痴迷于“从一座城市切换到另一座城市”的快感。

  齐云哲说,拍飞机就像集邮一样,而且飞机降落擦烟的时候感觉特别解压,仿佛把烦恼全部带走了。父母特地为齐云哲购买了一台二手单反相机,他便钻研起拍摄和剪辑技巧。不到两年时间,他的拍摄技法已从稚嫩步入成熟,对焦、曝光、构图都极为专业。身边的“飞友”对此评价颇高,认为他极具天赋。

  现在的齐云哲,有了更为具体的心愿,他想从客舱的位置,不断向前挪移,来到驾驶舱,这里是他心目中“最美的办公室”,他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客运飞行员,当一名合格的机长,飞遍大江南北。去年,齐云哲还在1:1复刻的模拟驾驶舱内,手握操纵杆,体验了一次当机长的快乐。

  发生在齐云哲身上的变化,让他的妈妈切身体会到“热爱的力量”:孩子喜欢上拍飞机后,变得更有耐心,一有时间就琢磨拍摄和剪辑。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还加强了身体锻炼。

  齐云哲组建了一个40多人的“飞友”群,在燕山中学就读的王佳熠,就是群中一员,每逢周末空闲时,他都会先坐K921公交,再打车来到机场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