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济南章丘召开。会议认真落实中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研究部署全面加强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会前,与会人员在章实地考察了焦家遗址、城子崖考古遗址公园。
3月29日至30日,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济南召开。会议要求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切实打好深耕人文沃土特色牌,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基本盘,创新创优政策支持软环境,扎实推动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中提及章丘的明水古城、华侨城欢乐汇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短短几天,全省目光两次聚焦章丘,看点在于“文化”。
自古以来,就盛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说法。
秉持这独有的气质,中国龙山、泉韵章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紧抓文物保护,以科学创新的思维紧抓活化利用,以共建共享的视野紧抓文化产业,把文化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推动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遍地开花。
从龙山文化的灿烂曙光,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无限风光,章丘以数千年的厚重文化,奠定了在文化山东中的重要地位。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章丘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古代遗迹和文物瑰宝。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4处……遍布章丘的历史遗珍,讲述着章丘故事,永续着千秋文脉。从西河文化、龙山文化到商周文化、齐文化、汉文化,一直延续到唐宋文化、明清文化,序列完整,堪称中华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典型代表。
章丘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实施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对209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万多件馆藏文物进行保护,建立文化资源档案和“文化e点通”公共数据平台,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焦家遗址被列入“十四五”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整体规划。
穿越历史的烟云,56处古建筑(群)在时光中踞守,承载着乡愁记忆。章丘强化历史文化古镇古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对传统民俗文化实现活态性保护,传统文化展示和宣传教育功能不断提升。古村静静伫立,文化绵延不绝,创造生生不息,日渐成为传统文化的展示窗口、乡村振兴的特色样板、文化传承的示范标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间的种子,历经岁月洗礼更加绚烂。三德范芯子、龙山黑陶、章丘铁锅、章丘梆子、青野五音戏、葫芦雕刻、黄家烤肉、现林石磨、章丘根艺、章丘木板年画……章丘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11项、市级非遗项目47项、区级非遗项目100项,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正在保护和传承中开枝散叶、焕发生机。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章丘正以发展的眼光寻觅历史文物的时代价值,脚踏实地守护灿烂的文化遗产。
城子崖遗址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的发掘,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展铺垫了重要的基石,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是学界公认的“考古圣地”。在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内,最让人惊叹的,是城子崖的黑陶。馆内展品中八成是陶器。陶,成了那个时代的符号。有距今8000年的“釜”“囤”,充满着最早定居生活的原始气息;有距今4600多年的蛋壳陶,内外透黑,表面光泽,胎薄仅0.2毫米,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壳、硬如瓷”美誉。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走进国家一级博物馆——章丘区博物馆,9000多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近2.6万件馆藏文物,无声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馆内藏品兼具数量质量,涵盖了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夏商周时期、辉煌汉朝、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品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书画等各种类别,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古老与辉煌,体现着章丘先民的勤劳与智慧。博物馆将文物藏品的体验传播与文化教育功能相结合,挖掘其在新时代的价值,更好地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加入到历史文化传承中来,共同品味章丘的历史文化风貌……
博物馆的价值既在于拥有什么,更在于做了什么。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在加强对城子崖文化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同时,借助“5.18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以及周末、节假日,开展以“城子崖研学”为特色的活动,并将展览延伸到城市乡村、学校课堂,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大众的情感共鸣。河道蜿蜒、街巷纵横,泛舟碧波之上,两岸垂柳依依、古屋林立、古色古香、诗情画意……漫步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明水古城,古典民居与清澈泉水相得益彰,典雅的建筑与丰厚的历史交相辉映,泉水文化、清照文化、铁匠文化、儒商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特色文化有机融合。在这里,不仅能欣赏美丽的风景,还能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
书香浸润城市,文艺点亮星空。随着群众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章丘推出诸多高品质、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其在当代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以“百名作家看章丘、百名书法家写章丘、百名美术家绘章丘、百名摄影家拍章丘、百名音乐家颂章丘、百名舞蹈曲艺家赞章丘”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六百工程精彩纷呈;电视剧《三泉溪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龙山寻根》等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等期刊刊发。
只有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珍存走近百姓、走进当代,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未来。章丘持续推动文化“两创”,让国宝活了起来,让文化动了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将乘着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让文化的“果实”增产增收、味美香甜。(孟凡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