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各地农民投身春耕春管的忙碌时节。但是,在山东省武城县甲马营镇刘古庄村,177户农民却当起了“甩手掌柜”。
“把土地交给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来打理,解决了我们‘不种地也赚钱’的愿望,空闲时间还能打工挣钱,我们两口子每个月就能增收3000多块钱。”刘古庄村民潘永太颇为自豪地说。
该村支部书记代玉山介绍,现在村里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全村1380亩土地集中托管,耕、种、浇、防、收等各个环节都可托管,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4.3万余元。
近年来,武城县甲马营镇锚定强村与富民“双赢”,围绕破解“谁来种地”“服务组织怎么管理”等问题,成立为农服务中心,引入中化现代农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制定土地托管服务的标准、规程,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甲马营镇聚焦托管时容易出现服务组织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信任、托管程序繁琐等问题,吸纳镇域19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部加入镇级联合社,由联合社负责人作为经纪人,积极对接联系农户和服务组织,协调解决各方矛盾,村集体以资源资产等入股获取分红,扩大村集体收入来源。
“甲马营镇开展党建引领农业托管社会化服务工作以来,坚持‘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突出做好‘节本、增效’两篇文章,加快推动农业种植模式转变,实现农作物产量和成本的‘一升一降’,农业增产、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三方共赢’。”甲马营镇党委书记宋士春表示。(崔建帅 李淑冉 王丽丽)(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