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百花洲打造亲水平台 游客可近距离观景戏水-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4/15 10:34:36
来源:济南时报

济南百花洲打造亲水平台 游客可近距离观景戏水

字体:

  4月13日,经过近半年的施工,位于山东济南老城区的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改造进入尾声,多座仿古建筑修缮一新,石板路重新进行了铺装,同时还对河堤进行改造,打造了亲水平台和木制栈道,让游客近距离地观景戏水亲泉。在芙蓉溪南侧、镜涵池以东的泰山行宫遗址,施工人员进行了整体绿化,种植了草坪和竹林,修建了木制栈道,将原来考古挖掘出土的碑额、石雕赑屃摆放在遗址内,成为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处景点。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邢琪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配合济南明府城百花洲项目对泰山行宫遗址的保护和展示规划工作,同时为获得泰山行宫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规模、占地范围、建筑布局等基础资料,从而为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2016年10月底开始对泰山行宫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至2016年12月全部发掘完毕,发掘成果十分丰富:共发现房址4座、碑额两通、石雕赑屃两个,以及少量瓷片和脊兽残件等器物。

  虽然房址绝大多数破坏严重,仅存最下部墙体或部分墙基,但经过考古发掘,泰山行宫的整体布局还是清晰地呈现了出来。邢琪说,根据一般道教建筑布局,结合房址形制、发掘位置及文献记载,本次勘探和发掘的房址应为现存泰山行宫的主体建筑,“该行宫坐北朝南,基本遵守了中国古建筑中轴对称的布局设计,中轴线上自南至北共发现4座建筑,分别为山门殿、前殿、东配殿、西配殿。通过各房址内遗迹的叠压关系、建造方法、相对高差及出土器物判断,现存泰山行宫遗址可分为明代创修期、清代重修期以及民国重修期三个时间段。其中明代为石板铺地,清代用砖铺地,民国则是三合土。”

  其中,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室内长12米,宽8米,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长8米,宽约4米。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前殿的发掘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放神像的台子,其中北墙三个台子,西山墙三个,东山墙一个,也就是说当时前殿应该供奉着一共7座神像。

  据1997年《济南市志》载:“泰山行宫:位于岱宗街。祀泰山神碧霞元君,俗称娘娘庙。明正德十一年创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民国时期,曾被警察机关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改作岱宗街小学,1975年由济南第六十六中学使用,后盖为住宅。”

  邢琪表示,始建于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的泰山行宫,是老济南最早的泰山行宫,“此次勘探发掘,对泰山行宫遗址现存基址有了初步认识。不仅为保护方案的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对于研究明清时期道观的等级、布局及建造方法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泰山祭祀的源流、演变、地理分布以及相关民俗学也可以提供重要素材。尤其是泰山行宫在创建之后,明、清及民国时期经过多次重修,而其室内地面经多次抬升后竟抬升了大约40厘米,这对研究济南明清时期的泉水、水文、环境方面的历史信息均有借鉴意义。”

  另外,泰山行宫的布局和长春观基本一致,虽然此次发掘发现门楼只剩一半基址,但从厚厚的三合土来看,这应该是一座宏伟的二层门楼。加上从碑额、赑屃等风格判断,这座泰山行宫规格较高。时任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也表示,泰山行宫遗址的发掘,不仅能清晰呈现从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的泰山行宫的历史信息,还能反映济南城的变迁,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原始历史信息,值得好好保护。”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