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单县打造老东关“工业+”“休闲+”文旅街区-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5/20 11:27:24
来源:中国山东网

山东单县打造老东关“工业+”“休闲+”文旅街区

字体:

  “越来越多的人谈起老东关”“干净规范,感觉和其他夜市不一样”“刚开市五天,商户就把全年房租挣回来了”……

  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老东关文旅街,火了。

  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探寻如何以文商旅深度融合点亮经济,激发城市新活力。单县创新打造老东关“工业+”“休闲+”文旅街区项目,满足人们高品质、多元化的文旅消费需求,点燃了城市“烟火气”。

  每日营收超60万:“店长也要排队进店”

  随着夜幕降临,单县老东关文旅街便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从宁静的历史长河中苏醒,换上了繁华的夜生活华服。

  老东关街区的灯火逐渐亮起,摊位前开始聚集起人群,空气中飘散着各种美食的香气。羊肉汤的醇厚、烤串的焦香、单县馓子的酥脆,每一种味道都讲述着单县的故事,吸引着游客驻足品尝。街道上人流如潮,90余家商户忙得热火朝天,浓郁的烟火气描绘出一幅生动繁华的画卷。

  “人多得我都挤不进去了。”老东关街区的爱妃土豆门前排满了长队,店长尤亚涛笑着向中国山东网记者感叹,顾客多忙不过来,还有顾客抱怨需要等半小时,这繁忙的一幕也才仅仅是周六夜晚。逢上假期,人流量翻倍,则需要等更长时间。

  据统计,五一期间,老东关文旅街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每日营业收入超60万。

  单县老东关文旅街负责人王春谋介绍:“根据夜经济文化,我们对标成都宽窄巷子、济南宽厚里、南京夫子庙等街区,我们有信心持续火下去。”

  超前谋划、全力打造:“规范、安全、舒适”

  深入地走访各商户及采访游客们的感受,老东关文旅街区爆火出圈的“谜题”随之揭开。

  “最近经常刷到老东关的视频,来到这发现确实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干净卫生,好吃不贵。”游客宋先生表示,他特别赞赏手机充电、电子秤校准的设置,让他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能够安心舒适地与朋友分享。

  “市场监管局要求很严格,一开始确实不理解,都是干的小生意,在老东关这里不光要投入财力、精力,店内装修还要按要求来。”小狼狗冰司的负责人李双双告诉中国山东网记者,从试营业以来,该店收到了顾客们的一致好评,“现在体会到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为了打造高标准的文旅街区,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在单县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单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超前谋划,在开市之前就对入驻商家进行了集中培训,严格按照“明厨亮灶”标准进行规范,并且定期派出分管局长逐户开展排查,细化指导,用示范点带动规范化运营。

  高标准打造,也意味着商户要提前投入大量成本,难免会让小生意商家难以接受,但随着老东关文旅街区的一炮而红,商户们逐渐理解了这份“打造‘放心夜市’方能长红”的初衷。

  现如今,单县市场监管局仍在街区营运时巡回指导和流动执勤,积极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是“夜市经济”长久繁荣的基础保障。如何克服夜市“卫生、安全”的通病、短板,让夜市经得起游客的审视?单县从源头严格管控、在运营中持续监管,前瞻性与主动性并存。

  优质的服务态度、干净卫生的场所,让人气聚了起来,单县夜经济从老东关文旅街迸发出了无限的活力。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秩序井然、充满活力的夜市环境,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安心的服务。”单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守雷介绍。

  “星”火带动“新火”:打造文化+创新可借鉴模式

  菏泽南站因为郭有才的一首《诺言》,为菏泽南站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单县的一座老玻璃纤维厂,也华丽变身老东关文旅街,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每次来到这里,都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市民李女士说,作为上世纪70年代见证过商贸繁荣的老玻璃纤维厂,如今“重生”成为老东关文旅街,更能感受这一份庄重又独特的魅力与烟火气。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释放文化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单县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旅产业的决策部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旅游度假区等工作持续发力,单县成为菏泽市唯一一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第一季度,单县共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46.3%。

  据悉,单县正规划将盘活闲置厂房与文旅产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打造特色文旅活动,扩展全域旅游视野,探寻“工业+文旅”发展新途径,吸引更多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刘万胜 王丽)(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