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数字赋能,为医疗服务增智-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5/23 10:40:14
来源:济南日报

山东济南数字赋能,为医疗服务增智

字体:

  线上挂号缴费、足不出户送药上门、床旁结算、远程健康监测……近年来,济南市市民看病就医体验感和便捷度大幅提升,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这正是医疗卫生事业“智慧化”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

  当前,济南着力打造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在卫生健康领域,也正在进行一场智慧化转型,如今济南已经在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中通过目前最高等级“五级乙等”,看病就医、出入院结算、个人健康管理也越来越便捷,济南市民正享受着智慧化成果带来的便利。

  A

  精准预约

  节约就医时间与经济成本

  看一次病需要请一天假,隔天复查还得再请一天假,有的外地患者还需要在医院附近租房等待。病人在医院看病,能否在一天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解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大数据智慧手段,让“朝发夕归”复诊模式变成现实。

  按照传统流程,患者从挂号、检查预约、排队,再到做检查、等报告、医生看报告,若当日无法出具检验检查报告,整个流程走下来要1~3天。异地患者对该就医“痛点”的感受还要更强烈些,因为可能涉及食宿等额外费用。

  前不久,市民曲女士在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个9:30的专家号,根据她对自己病情的描述,专家建议她做一个微生态检查。大约1个小时后,检查结果就通过该院的互联网医院系统发送至曲女士手机上。10:30,曲女士返回门诊取回诊号,在等候2位首诊患者之后,曲女士带着打印好的诊断结果在诊室得到专家的权威解答。11:30,曲女士已经拿完药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比我想象的要快,原本请了一天的假,没想到半天就完成了,下午可以正常上班。”曲女士说。

  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门诊部主任杨锐介绍,若就诊当日检验检查结果无法出报告,患者也无需再跑一趟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调取本人的检验检查报告并找到自己的首诊医生进行回诊判读报告,医生线上即可出具诊疗方案。自2019年该院互联网医院开诊以来,截至2024年4月30日,已有超过32.5万名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

  记者了解到,该院以首诊复诊“逢2插1”的模式对回诊患者进行放号。“该模式是医院基于对首诊、回诊患者数据的调研和智慧化的科学研判,做到有据可循,让门诊秩序更加畅通和谐。”杨锐说。

  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从诊疗能力的提升到诊疗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像曲女士这样的患者感受到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

  “这种就诊方式节省了不少时间!”近日,市民庞女士带着孩子前往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就诊前,在该院互联网医院进行了问诊。她向接诊医生描述孩子症状后,医生线上为孩子开具了检查化验单。到达医院后,庞女士持孩子的电子健康码到医院检验科直接进行检查。约30分钟后,庞女士拿着化验结果来到诊室找医生回诊,医生为患儿开具了处方。“这种方式减少了等候医生接诊、开具检验检查单、在检验科室等待的环节,可减少在院等候时间至少1小时。”杨锐说。

  在智慧医疗的加持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不仅停留在预约挂号环节,也进入了医疗核心领域。

  5月8日,济南市民付先生在家属陪同下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办理了“预住院”手续。付先生是居民医保,因为结石病准备住院手术。在门诊上,付先生被列为“预住院管理”患者,所有入院前的检查可提前完成,等接到正式入院通知后,就可以直接到院进行手术。“这种就诊方式既不用在医院等候,缩短了住院天数,还能节省床位费、护理费等支出。”付先生对“预住院”模式非常认可。

  据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医保办护士长范婷婷介绍,“预住院”模式打通了医院内部信息化流程,对前期信息化接口进行改造,在患者入院时就纳入“预住院”系统管理。“在‘预住院’模式下,患者通过虚拟入院的方式,住院前完成各项检查,等待住院床位的同时,一站式完成必要检查,缩短周期,减少无效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范婷婷说。

  据悉,目前市医保局对该院“预住院”模式批复的病种包括半月板损伤、大隐静脉曲张、腹股沟疝、输尿管结石等7种。“通过这种方式就诊,患者住院周期将缩短1~3天,像付先生这样拥有居民医保的患者,在该模式下将节省近千元。”范婷婷介绍,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医保基金支出不断减少,逐步实现医院、患者、医保三方共赢。

  B

  就医新场景

  让患者感受更优

  

患者在护士站即可办理出入院手续。

  如今,在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与医疗场景加快结合,医疗信息化又进入了新阶段,智慧医疗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房女士是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老病号”,最近因心脏问题再次住院。她通过医院一站式出入院系统,在住院病房护士站只花了6分钟就办理完入院手续。

  市四院将门诊、收费处、住院处、护理部、辅助科室等20多项流程进行整合,通过智慧医疗的加持,“一站式出入院中心”服务已在医院各病区推行,线上自助出入院办理均可在10分钟内完成。

  “通过智慧化手段,用便捷就医‘新场景’,给患者感受‘做加法’。”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兴业表示,在利用智慧化手段推动医院流程优化、管理升级的同时,为患者打造更有温度的就医环境。

  C

  智慧赋能

  让医患都能少跑腿

智慧共享中药房。

  “很多怀孕满35周的孕妇希望在减少出门次数的同时保证母婴安全,她们往往会选择使用远程胎心监护,”山一大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主任刘燕华说:“这是一种可穿戴式设备,与孕妇手机通过蓝牙连接,通过手机App进行监护及查看监护报告,专职医生实时在线解读胎监报告。”

  近日,值班人员通过监护平台发现,孕37周的林女士出现胎心变异减速,时间大于60秒,刘燕华说:“这意味着她出现了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十分危急,我们第一时间通知孕妇来院,经过会诊后对她进行了紧急剖宫产。”当天下午4:52,林女士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

  远程胎心监护可以在孕妇不到医院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自2017年11月1日到2024年4月30日,该院远程监护共服务2.1万余人,判图监护31.3万余人,其中有102人因胎儿窘迫实施了急症剖宫产。

  “真是太快了,没想到上午开的方子,下午就送到家了。”近日,家在济南市槐荫区的杜女士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就诊后不久,在家中收到了熬制好的中药。

  接方、审方、调配、补配、复核、加水浸泡、煎药灌装、药渣清理、成品发货……走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智慧中药房,600余台自助两煎煎药机正在全流程自动化操作下“努力”工作着。这是目前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医院自建智慧中药房,每天可以完成6000张处方的代煎任务。

  5月11日,该院智慧共享中药房正式启用,全面实现了中药药事服务管理信息化、硬件现代化、功能多样化和流程高效化,一举破解了中药“候药难”“煎药难”“煎药品质保障难”等痛点,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医院中药药事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实现了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更确保了“好方有好效”,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精准、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据山东省中医院院长邓华亮介绍,患者可通过互联网查询药物煎煮进度,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对济南中心城区的患者进行免费配送,“无特殊情况,上午开方下午配送到家,下午开方第二天中午配送到家”,外地患者煎药由快递配送,让患者少跑腿。

  智慧赋能不只是方便了患者,还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很多“物流小车”行驶在悬挂于医院大厅天花板上的轨道,它的学名叫“道式物流传输系统”,用于医院内部各种日常医用物品的自动化快速传送。这66辆“物流小车”24小时不停歇,在既定的轨道内自动行驶,轨道总长度2000多米,传输最远距离350米,可自动把临时药品、血液标本等送到急需科室或手术室,还可实现楼宇间的物流传送,最大限度节省人力传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将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服务患者上。

  在章丘区人民医院,全自动智能采血流水线替代了人工。该系统自动实现在分拣、签收、运输、上下架、检验、后处理等环节的数据核签闭环,通过轨道连接样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等的自动化设备,结合智能IT系统,可以实现生化、免疫检验等平台的全面优化整合,并在检验全流程实现智能化管理,大大缩短了样本在检验科内周转时间,同时减少了人工出错和生物危害。

  目前,该院检验科每天可采集3000余管血标本,患者从医生开完化验单到拿到检测报告,平均可缩短30分钟至1小时的等待时间,大部分患者上午抽血上午即可拿到检测报告,提高了看病效率。

工作中的“物流小车”。

  D

  布局优化

  多病患者不用跑多个科室看病

  智慧医疗不仅让患者就医方式发生变化,也为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体验提供了新思路,以患者为中心的扁平化、集中化诊疗流程,塑造了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看病不用各个科室跑,在这里就一站式看完了。”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门诊楼1号楼一层,“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诊区”几个大字非常醒目。记者了解到,这是该院在山东省率先启动的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诊疗新模式。该模式通过智慧化的诊疗手段,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全周期管理的诊疗流程。

  近日,60岁的糖尿病患者袁先生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就诊。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近期血糖控制得不好,经常出现胸闷心悸的情况,便来到内分泌科找到该科室主任尹晓就诊。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和系统的身体检查,尹晓建议袁先生到隔壁房间的心内科排除心脏疾病。国家级胸痛中心主任户克庆给出检查建议,袁先生又持检查单到旁边的心电图室和彩超室做检查。“这样看病非常方便,”袁先生说,“医院的这种设置很合理,像我这种患有多种慢病的老年人,不用再往返于多个科室、多个楼层去挂号、就诊、检查,在一个区域就能完成,这样的布局很科学、很人性化。”

  时间就是生命,这话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更是如此。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有1项纪录令人惊叹:晚上9:01,120救护车把心肌梗死患者送进医院大门,9:10顺利开通患者梗阻血管,恢复心肌供血。从进院到开通血管仅仅用了不到10分钟。

  如此快的速度离不开“智慧大脑”对布局及流程的研判。据介绍,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自建院之初就进行超前规划设计,建立了布局科学合理的急诊急救一体化大平台,在一楼设置急诊内外科诊室、急诊抢救室、急诊病房、复苏中心等。患者进入急诊急救中心一楼,能够在50米内完成全部化验、检查、用药、取血、手术等流程。手术后,危重患者直接入住重症医学科或者急诊病房,其直线距离仅20米,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时间,减少了转运风险。

  为切实解决群众就医不够便利问题,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发挥线上预约平台、自助设备等优势,还在简化流程上下足了功夫。

  去年8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康养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哪些疾病容易出现关联?患者是否能够一站式解决问题?该院领导班子科学研判,打破了康养综合楼门诊传统科室布局,改为按照病人的患病部位和症状对科室进行整合,形成骨科疾病诊查中心、中医特色诊查中心等13大诊区。

  家住济南东部的齐先生因不明原因腰腿痛,需要到医院治疗,但他不知道应该挂哪个科室的号。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疾病诊疗中心专家在面对面了解了齐先生的症状后,为齐先生开具了检查单,在隔壁的检查室做完检查后,他拿着结果找到了首诊医生,终于找到了腰腿痛的原因。

  “这是为了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比如病人腰腿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骨科疾病诊疗中心内部会诊,病人不出区域就能完成会诊,以最快速度诊断出疾病。”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E

  数字平台互联互通

  “一张网”统筹全市医疗机构

医护人员正在为孕妇讲解远程胎心监护。

  去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名单,我市在测评中通过“五级乙等”,这标志着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迈入国家最高等级行列。

  据了解,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组织开展,旨在引导各地推进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工作。这项工作对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重要意义。济南是运用新标准通过“五级乙等”测评的第一批副省级城市。

  在“五级乙等”的标准下,打通医疗机构、社区、急救、药店等卫生健康系统的数据平台,把分散的数据互联互通,在“一张网”下实现多级互动,给全市医疗机构装上“智慧大脑”。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就是打破各个医疗机构的“数据孤岛”,让数据高质量归集共享。记者了解到,数据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统一汇总到一个平台上,一方面辅助相关部门作出科学决策,实现对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医疗床位、卫生人员等资源统一调度;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便民服务水平,实现群众在就医问药等各个环节的便捷。

  智慧医疗要惠及更多群众,任重而道远,持续推进智慧医疗的创新需要卫生健康领域从业者与患者的双向奔赴。在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要通过智慧化手段不断为卫生健康领域深度赋能,还要关注到个体化需求,让智慧医疗更具价值,也更有温度。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