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彭李街道学府社区探索创新“加减乘除”工作法,建强治理队伍、优化治理布局、改进服务方式,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减负、赋能、增效。
学府社区聚焦防范化解社区治理难题,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横向上统筹市区“双报到”单位、共驻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纵向上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同时,依托全省首批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吸引26家社会组织入驻,汇聚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延长治理力量“半径”。
学府社区聚焦体制不顺、权责不清、力量不足等问题,创新推出“三个一”工作法,即一份指导性文件、一封信和一支队伍,持续开展“摘牌、净墙、明事项”等治理行动,明晰社区职能定位。同时,探索建立基层减负工作长效监督机制,积极向“两代表一委员”征集“小马拉大车”问题意见与建议,并聘请10名“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监督员,对社区减负工作进行监督。
学府社区聚焦“一老一小”问题,精准对接群众实际需求。在“一老”问题上,充分利用社区驻地,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持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在“一小”问题上,全力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孵化“友好学府 童声柒待”品牌,不断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居民共识。同时不断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积极组建“正青春”“三姐妹”“E来电”等8支志愿服务队,探索创立心安社区培训学院,对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合伙人等六类主体赋能培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确保社区治理减负不减质。2024年以来,开展便民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
最大程度发挥市民诉求服务中心坐落于此的优势,汇集多部门力量,一站式办理群众诉求;借助“接诉即办”大数据平台、“一拨就灵”(2111890)服务热线等智慧化手段,构建起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的为民服务机制。同时,搭建“茶言民语”议事平台,倡导“民事民议”,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诉求,同时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合理诉求。(李鸿雁 田晓飞 何向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