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始置滨州……”
一千多年前,这座城选择“滨”作为了自己的名字,一城文脉就与“渤海之滨”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追溯到更早的秦代,今天滨州的主体就属于渤海郡,后来赢得了“渤海雄邦”的美名。潮涨潮落、物换星移。如今,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蓝色成为“五色滨州”最具梦幻的色彩。
千载滨州蓝、前世与今生,讲述一座城与一片海的依恋、一腔情与一份缘的使然。
蓝色美景 海韵天风
滨州在渤海湾拥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130余万亩沿海滩涂,126公里海岸线连绵不绝、美景不断。
位于滨州的七彩盐田
漫步无棣古贝壳堤,沐海拾贝、踏滩逐浪,尽情享受渤海的蓝色赏赐。在鲁北盐场,整齐排列的盐田呈现出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独特风景,“七彩盐田”如诗如画,宛如一块平铺在大地上的调色盘。二月二龙抬头,北海经济开发区群众聚集在脊岭岛龙王庙和岔尖渔港码头祭海祈福,感恩大海的馈赠,祈愿四海平安、风调雨顺、渔盐丰收……
农历二月二,在北海经济开发区脊岭岛龙王庙举行的祭海活动
依托贝壳堤、滩涂、海盐等世界级海洋资源,滨州奏响“渤海之滨”千年海韵,突出滩涂游乐、海盐康养、海洋休闲,培育临海龙头企业品牌,推出高质量临海文旅爆款产品,打造临海旅游新目的地、打卡地,以滨州之蓝的梦幻迎接四海宾朋。
蓝色故事 向海图强
以海为邻,蓝色故事从未在滨州的历史舞台上缺席。
黄河岛,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处。相传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时,将桃核撒落于此,此后岛上年年开满桃花。秦始皇遂赐名“桃花岛”。据说,“水浒戏”《打渔杀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沾化区,因汉朝渤海太守龚遂治理有方,取“海滨之民,复沾圣化”之意而得名,盐业生产在这里延续了几千年,沾化也流淌着盐铁风流的气度。沾化渔鼓戏唱腔和表演大多来源于渔民生活,是海洋文化的艺术呈现。现在,文艺工作者排演了一部大型抗战题材渔鼓戏《煮海》,讲述烽火中海与盐的故事。1944年1月,在战火中,渤海区成立,今天的滨州位于渤海区的中心区。北至天津南、东至胶莱河,环绕渤海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度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硝烟里挺起一个民族脊梁的威武与坚毅。
位于无棣县埕口镇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滨州从未停止逐梦海洋的脚步。今年3月18日,中海油渤中(滨州)能源有限公司滨州管道项目投产。作为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渤中19-6凝析气田I期开发项目滨州天然气处理终端工程进入收官阶段。同时,滨州不断放大“虾贝虫藻鱼”特色优势,向海洋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海洋牧歌”在这里越唱越响亮,“蓝色引擎”的动力在这里越来越强劲。
蓝色好品 蜚声海内
渤海从不吝惜对这座城市的馈赠。滨州附近海域特殊的气候及海水条件,孕育了丰饶的物产。
滨州海域是全国主要渔场之一。作为山东对虾主产区,对虾年产量超过14.5万吨,占全省60%以上,每两个山东对虾中就有一个产自滨州。渤海湾虾皮早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盐田虾产量居全国第1位;丰年虫卵年加工量3000吨、产值1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虾贝虫藻”特色渔业产品经济发展迅猛、潜力巨大。最近,带着海鲜味道的歌曲《吃海鲜,到岔尖》正吸引更多人来赶海尝鲜,让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岔尖成为吃海鲜打卡地和特色旅游村。
海洋不仅满足了人们舌尖上的渴望,还在满足着人们对艺术的品味。看似普通的贝壳,在现代制瓷技艺加持下,“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海洋贝瓷赫然问世,丹青画手在贝瓷上找到了挥洒才情的空间,在“化贝为瓷”后实现了“化瓷为艺”的又一次飞跃,“中国海瓷艺术”这一独一无二的崭新艺术品类惊艳于世。调味必需品的海盐,经过巧手工匠的精心制作,也成为了“洁如玉、亮如晶”的盐雕,他们犹如来自海洋的精灵,饱含吉祥寓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携如玉之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滨州手造研发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来自海洋的滨州好品,刷新着滨式生活美学对“文化品质”的新定义。
蓝色梦想 通达四海
驶出渤海,那是浩瀚的太平洋。临海区位塑造了滨州的开放品质。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发展临港产业和枢纽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滨州港
今年上半年,全市港口企业生产情况良好,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达2601万吨。港口外贸货物的跨越式增长,标志着滨州港口发展对全市经济外向度提升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港口的发展离不开港口腹地强大的货物生产能力、供给能力,离不开货物的外贸吸引力。持续奉献惊艳世界的产品,滨州从来都不遗余力,
——2023年,全市工业营收达到1.4万亿元,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2023年,滨州已有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1位、15项列全球第1位,金属板材、商用厨具、绳网等特色产业品牌享誉海内外;
——滨州营收过100亿元企业有23家、过50亿元企业有45家、过10亿元企业有162家,越来越多的滨州企业积极“走出去”,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滨企创世界”的精彩故事;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2%,连续三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8%,连续两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呈现出新质生产力的“星火燎原”之势。
试想,滨州的纺织服装、化学制品、钢材、铝材等产品带着对品质的追求深海远航,在星辰大海的无限浩渺中接入世界市场,在五大洲扩展“朋友圈”,那是何等的底气与自信……
以品质的名义,“滨州造”正在点亮更大的全球制造版图。滨州带着梦想与激情,向更远处,再远一点,挺进深蓝,开启新时代的蓝色旅程。(隆连堂 闫旭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