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街道北村东区社区立足工人文化土壤深深扎根,奋力淬炼“工”字特色,延伸“工”字内涵。
点亮“工”字星火,筑高文化灯塔
点燃“工”字主火炬。2020年9月,北村东区社区“印象·工人新村文化展览馆”建成,该展览馆占地130平方米,有100余幅记录工人生产生活的老照片、50多件年代感十足的老物件,整体以“工人文化”为主题,以时间为自然属性将展馆分为三个专题,“峥嵘岁月、辉煌新村、继往开来”三个板块讲述了工人新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生动再现了天桥区厚重工业历史与巅峰时代荣光,是济南市第一个以工人文化为主题的展馆。该展馆年均接待访客近千人,“老北村”来馆里找记忆,“新北村”来馆里寻故事,该阵地已成为北村的专属名片,一座汇集北村百年历史的展馆成为点亮辖区文化发展的高地和灯塔。该展馆与辖区济南市劳模馆联动,分别从宏观和中观的视角讲述了济南和天桥的工业历史、工人故事,“工”字矩形阵唱响了北村文化强音。
点亮“工”字微星辰。围绕工人新村的“红色历史”,工人新村北村街道联合济南日报出版了《印象·工人新村》图册,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天桥区工业发展和工人文化;在文化氛围塑造上,北村东区社区开辟了两处口袋广场——“尚工场”“聚力场”,在社区主要出入口树立“工”字元素的雕塑。今年4月,北村东区社区40个楼道参与“文化楼道”活动,“工”味元素的彩绘“由心上墙”,社区“工”字元素已串联成“线”,全覆盖的“工”字文化场景赋予社区文化建设深厚的底蕴基础,有效拓展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半径”,社区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精神共鸣更加可感、文化根基更加坚固。
结强服务联盟,释放文化活力
北村东区社区从阵地、队伍、资源等方面着手,激活社区文化脉络,充分释放文化活力。
拓展更新文化阵地。该社区拓展更新文化服务场所、设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场所面积近千平,有舞蹈室、阅览室、宣讲室等功能室10处,图书2000余册,乐器、服装、道具等46组,打造“文明微客厅”1处。今年,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文化惠民、手工制作、移风易俗等活动35场,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激活文化队伍活力。充分发动社区内的“工匠能人”走上文化舞台,有舞蹈队、武术队、宣讲团、演奏队等文化服务队伍5支,文化志愿者80人,其中,成立“匠心传承”北村街道青年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印象·工人新村》等北村故事多次带到市级宣讲舞台。
扩容文化共建“朋友圈”。打造“妍民情”议事厅,凝聚居民、志愿者等多元合力;凝结辖区济南市职工事业发展中心、济南市青少年宫五一分宫、鹤琴英华幼儿园等文化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启动“双减”“托管”“研学”“夜校”等服务6项,已发布“夏日妍学堂”“绿动北村”等十大公益项目,开展创意手工、趣味实验、垃圾分类等精彩课程,以充盈的文化服务资源激活社区文化建设一池春水。
打造精品活动,升级文化体验
北村东区社区着力构建全链条、全周期文化建设空间,充分借力各类党建资源、本土资源、文化资源,充分供给“阳光雨露”,“以文惠民”保障辖区党员群众、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向阳而生”、健康成长。
实施“强基”工程。聚力党员学习教育,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开展“我来讲党课”、赴教育基地参观、红色观影、“红色随身听”送学上门等党员学习活动。
赋能“启航”工程。开设“青年夜校”“启智”课堂,为社区居民畅通交流平台,有形象管理、社交礼仪、手工创作、穿搭收纳等课程,为北村“丽人”碰撞活力生活。
搭建教育成长空间。联合济南市青少年宫五一分宫等4家单位成立“校外教育联盟”,开设青少年儿童“益”路同行四点半公益课堂、寒暑期公益课堂,招收新就业及家庭困难群体子女,提供作业辅导、艺术培养、公益活动等服务,解困特殊家庭80余户,护航帮扶20余名困境、留守儿童。
搭建为老服务空间。做活“社区老年大学”“科普大学”等学习教育载体,开设声乐班、舞蹈班、养生讲座等课程,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驿站”,全面滋养居民幸福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