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坊子区多举措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1/01 09:58:08
来源:坊子区委宣传部

潍坊市坊子区多举措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按照全市“全力以赴拼发展、聚精会神抓育人”工作总要求,不断深化教育布局、教师队伍、学生培养等全过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

  全面优化学校布局。该区全面推进“一街道一中心小学”教育布局规划,撤并4所农村初中、13所农村小学,实现农村初中全部进城,让学生上学从“就近就便”转向“就优就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圆满完成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高峰11000余名学龄儿童秋季入学工作,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全面改善学校硬件。该区综合城乡适龄人口变化情况,系统推进学校办学硬件条件提升。近年来,投资12.7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10所、幼儿园27所,提前一年完成“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新增优质学位12000余个。投入3000万元,将全区的学校所有教室都配备触控一体机等多媒体教学设施,中小学提升至千兆教育网络,公办幼儿园以百兆带宽接入教育城域网。

  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该区实施幼儿园三年布局规划,全面推进“一街道一中心园、一社区一公办园”学前教育布局。近年来,撤并13所生源少、条件差的镇村幼儿园,新改扩建27所幼儿园,深入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学前教育公办率、省优质园占比持续提升。发挥集团化办园的集成效应,探索“147”集团化管理机制,优化“集团+园区”两级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集团化办园新格局。实施学前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开展运动促进健康项目研究工作,以“数字化+运动”赋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师队伍持续优化全面激发“新活力”

  持续深化教科研一体化机制,实施教师梯次分层研训策略,支持省特级教师、齐鲁“三名”建设工程、市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项目式推进区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新手型、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导师型五层级教师发展工程,实现区域教师共同发展提升,切实提升育人水平。

  高标准引进优秀人才。通过校园招聘、“优才”招引、公费师范生安置、引进名师、面向社会招聘、区聘教师招聘转编等多种形式,共引进优质师资800余人,顺利解决生源高峰带来的教师紧缺问题。首创区聘教师招聘转编模式,让青年教师更安心躬耕教坛。引进的教师通过个人与学校实施双向选择,保证优秀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全域优质师资配置趋向均衡。

  高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实施校际联合发展工程,以“一所核心校+3~5个联盟校”为组织结构,成立青蓝坊等8个教研发展共同体,以强带弱,以点带面,促进理念共鉴、管理共商、资源共享、教学共研。创新实行“青年后备人才-校长后备人才-校长”梯次培养模式,实现校长队伍的平稳对接。构建“全方位”班主任培养体系,搭建“一体、两翼、两库”资源平台,有效推动区域内班主任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重激励提高教师幸福感。设立区长教育基金,三年来支出专项基金500万元,表彰奖励382名优秀校长、教师、班主任和266项教学成果奖。

  改革创新全面深化育人成效“新突破”

  坊子区共承担5项国家级和4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各试点项目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成效明显,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大幅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呈高位优质发展态势。

  深化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创新采取“一校长多校区”管理模式,深化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等骨干辐射引领,让乡村初中孩子和城区孩子一样享受到城区优质教育。提升街道教育水平与办学活力,6个城区小学教育集团和实验幼教集团开展城乡“一体化提升”工程,锚定管理互融、师资互通和捆绑评价,实现城乡及校际间的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实施优生贯通培养改革。作为全市唯一的“山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坊子区探索建立“小初高”优生贯通机制,组建全省首家青少年创新学院,设6处培养基地,引进优秀初、高中师资和课程资源,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潍坊四中联合山东大学等开发学科竞赛课程以及提升课程,做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入高层次专家定向指导,推进拔尖学生赋能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