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东营大地,村社区负担更轻、动力更足,社会工作者队伍力量充盈,群众积极参与协商议事,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快递小哥”兼职网格员,“工业社区”建设渐入佳境……一幅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图景徐徐展开,处处激荡着欣欣向荣的改革气象。
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基层治理关键点、细微处,加快探索符合社会工作特点的基层治理路径,推动基层治理细“治”入微、走深走实。
聚力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行业协会商会离企业最近、了解企业最深,连接着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主体。今年9月,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动11个部门推进14项重点任务,实施“百会千企聚力惠营”行动,引领和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健康发展,推动有效融入基层治理。这是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以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基层治理的缩影。
机制先行一步,工作深入一层。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自始就将理顺体制机制作为首要任务,打通市、县区、镇街三个层级工作壁垒,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到边的社会工作协调机制。市级层面,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总召集人,顶格配备、高位推动,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走上前台抓治理,既当“指挥长”,又当“施工队长”,形成书记抓、抓书记、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与此同时,针对新兴领域治理难点,修订“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实施21个行业党委书记突破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提升。县区层面,建立市县社会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展示交流,完善“探索——试点——评估——推广”工作闭环,牵引带动基层治理机制创新。镇街层面,创新推行“321”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确保基层治理工作在镇街“统得起、接得住、接得好、有人听、推得动”。
聚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
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村社区“牌子多”“证明多”问题整治难点,推行“发现问题、分类办理、跟踪问效、核查评估、动态调整”“五步闭环”管理,有力提升整治实效。已清理不规范挂牌2223块,规范一批不合理证明事项。
工作中,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切实发挥专班牵头抓总作用,创新将专项整治纳入市直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召开3次市级推进会议、10次专班调度会议,以路径创新为先导,坚持“一条线”抓调研、“多条线”抓研判、“分层级”定台账,梳理44项突出问题,细化31条工作措施,建立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措施落实“双台账”,实现整治点面结合、整体发力。同时,制定常抓长效若干措施,推动专项整治常态化推进、长效化落实。
“以前,电动车充电只能去小区大门口附近,很绕路。现在,楼下装上了充电端口,下楼就能充电,方便多了。”家住东城街道中兴茗居小区的65岁老人杜志兰高兴地说。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群众幸福指数。专项整治中,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组织、住建部门,围绕需求、问题、监管“三端”集成共治,聚力解决小区垃圾清运不规范、停车位不足、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和充电设施数量少等问题,全市新增停车位1965个、停车棚3841处、充电端口63461个。常态化开展物业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累计解决问题16240个。
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聚焦8类44项整治问题,持续做好“壮马”赋能、“轻车”减载、“畅路”提速、“聚力”增效四方面工作。
全市下沉镇街行政事业编制260个,清理镇街挂牌机构608个,在垦利区试点将全区90%执法力量下沉镇街,打造“1+1+N”共享式培训阵地,培训村委会成员12646人次、社区工作者7310人次。优化完善《镇街职责任务清单》《“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推出村社区“减负10条”,持续开展政务新媒体“瘦身提质”,严格执行政务新媒体新增、变更和下线申请流程,已关停账户32个。优化“爱山东”东营分厅便民利企服务功能,打造视频办、证明直通车等特色应用,低保证明等167类证明实现“掌上办”,可办理事项447项,累计办理14.2万余件。在全省率先建成信创云平台,打造数据、业务、AI、时空、物联五个中台和数据服务门户“5+1”城市大脑中枢体系,建成村(社区)便民服务站1776个,等等,一批“小马拉大车”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变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
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立足“产业大市、人口小市、油地交织融合、城乡二元结构”的市情,加快探索“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治理模式,实施了一批重点行动,持续创新治理载体、拓宽治理渠道、丰富治理方式,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实施组织体系强链行动。拧紧“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居民小组——居民代表”四级自治组织链条,打造“有事好商量”品牌,加快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布全省首个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地方标准,组建社区社会组织4294支、建立孵化场所46处,吸纳43%的居民住户参与,推动“五社联动”朝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同向同行。
实施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行动。打造培训阵地体系,培训7310人次。开展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试点,加快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明确履职评估“21条办法”,推行网格员、社区工作者“两员”融合,提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推动“一支队伍抓治理”。
实施志愿服务体系重塑行动。建立“新志愿融治理”志愿服务体系,启动“一十百千”工程,体系化组建专业志愿服务联盟,实施6个专项行动,推进467个志愿服务项目,搭建商圈“搭把手”“校社联动”、赛会志愿、“声”动场馆等活力场景,全市志愿队伍达2899支、注册志愿者达56.3万人。
深入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建成友好社区(商圈)31个、安“新”驿站220处,发布暖“新”项目84项,推行“四时”关爱工作法,接续选聘460余名兼职网格员,推动关爱凝聚与融入治理“双向奔赴”。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机制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服务引领,创新实干、事争一流,推动基层治理全面提质增效。”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吕国强说。(黄东玲 王俊杰 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