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人声鼎沸、喜气洋洋……在山东,有一种热闹体验叫“赶集”。
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山东搞了件大事。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正式启动,这一活动在全省同步举行,持续到3月初。
为什么是黄河、运河、海洋?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东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承载了黄河文化的精髓。黄河文化与山东的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等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黄河为山东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促进了农业文化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山东的商业繁荣,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运河沿线的商业活动和市镇的兴起,形成了“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繁荣局面。作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运河使得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多元文化在山东交汇融合,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
海洋文化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年累月的海洋活动,孕育了山东半岛独特的渔家风情、海洋信仰和海洋民俗。同时,海洋也是山东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山东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现代海洋科技的发展,则为山东海洋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黄河、运河和海洋像三条动脉和廊道,几乎覆盖了山东全域,在不同方面深刻地影响了山东的文化发展。
山东如此青睐大集,源于大集的独特价值。
经济价值最为直观。地方集市的繁荣体现了一种传统市场与新型消费模式结合的趋势。这几年,大集主办方不仅设置了实体摊位,还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实现了线上的扩展。这种“实体市集+网络直播+文化展示”的模式,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有效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并且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体。这种模式的成功为乡村经济的激活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化价值同样值得关注。
一是保护和展示了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大集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现地,舞狮、划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以及各种传统节日庆典等,都在大集上得以呈现。值得一提的是,大集上常有传统手艺人现场展示和制作手工艺品,如剪纸、编织、陶瓷制作等,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喜欢上这些非遗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二是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大集上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和生活气息,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都会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深刻记忆和怀念。许多人在大集上看到熟悉的场景和物品,会勾起儿时的记忆,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大集吸引不同地区的人们前来参与,人们在交流和互动中,了解和认同彼此的文化。
三是推动了文化“两创”。一方面,在大集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制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另一方面,大集为年轻人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这个春节,来一趟山东吧。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三件套”期待集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