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级联动推进自然保护地执法-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4/11 15:23:12
来源:中国环境报

山东三级联动推进自然保护地执法

字体:

  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刘家寨村一处用石块垒起的山体上,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临沂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平邑县分局执法人员正联合开展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回头看”。记者现场看到,山体已完成整治恢复,并栽种了栗子树、花椒树。  

  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执法合力

  省、市、县三级联动,山东省积极创新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模式。近年来,山东省、市、县三级多次开展了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联合执法、蒙山大洼景区内餐饮行业专项检查、北大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畜禽养殖业排查整治等行动。

  山东省现有自然保护地六大类,共计528处,种类全、数量多,监管任务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成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履行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职责的指导性文件。

  为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山东省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相关工作机制,形成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综合执法监管格局。2023年以来,先后发现涉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等问题79个,立案查处54件,有力保障了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

  为严厉打击自然保护地环境违法行为,山东省省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陆续联合开展了违规侵占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违法问题排查整治现场核查、上级推送的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现场核查、“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等,在工作中按职责完成发现问题的依法处理,督促整改到位。  

  深化数据赋能实施智慧监管

  在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平台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模块,全省528处自然保护地数据集聚于此。想要了解哪处自然保护地的情况,只要点击一下,各类数据一目了然。

  近年来,在落实生态环境部交办自然保护地卫星遥感问题线索的基础上,山东省强化卫星遥感监测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执法中的应用。与济南大学合作,充分发挥其卫星遥感“范围广、快速、动态、客观”技术优势,利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技术(AI),建立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定期监测机制。对全省的自然保护地定期开展全覆盖监测、分析,精准解译出问题图斑线索,及时推送给地市现场核查,提高及时发现、迅速处置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能力。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杨令功说:“我们依托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平台,搭建‘全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模块’App,将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导入模块,形成台账。建立起‘任务发起—现场核查—情况上报—整改完成’的闭环工作流程,实现线索精准发现,执法全程留痕、闭环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执法体系。”

  据了解,执法系统支持“双随机、一公开”抽取、上级派发、自行发起3种任务派发模式。如某一卫星遥感问题线索通过上级派发,以任务清单形式下发至地市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受领任务后,赴现场核查,用移动执法设备及App对核查点位进行精准定位导航,如实核查现场情况并现场填报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检查记录表,连同现场检查的视频、图片上传系统;涉及整改、处罚的问题后期将整改、处罚情况上报系统,实现全程闭环、留痕。  

  坚持试点先行推动公众参与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执法一室主任王飞告诉记者:“山东省采用‘省级全程指导、市级示范引领、县级具体办案’的工作形式,确定临沂市、济宁市金乡县作为市级、县级重点推进地区先行先试。”

  据了解,相关试点地区不断完善人员配置,从市局分管领导、管理科室到市支队、县大队(中队)均安排专人负责,制定行动方案,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同时,强化设备支撑,累计投资120余万元配备了无人机等装备辅助执法。

  临沂市作为试点地区,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59处,包含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数量多,情况各异,多数处于多个乡镇甚至多个县交界处,监管难度大。

  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在平邑县柏林镇李家石屋村一处空地上,一架无人机盘旋着飞向上空,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平邑县分局执法人员正操作无人机开展复核工作,确认此处原违法项目已彻底完成拆除,基本恢复原状。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平邑县分局建立“空地人”三位一体监管模式,探索构建了“无人机巡飞复查”—“地图定位精准巡查”—“人工现场全面核查”的“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有效解决了自然保护地范围大、边界广、巡查难等问题。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平邑县分局二级主任科员曹庆东对记者说:“我们依托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去年对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内图斑,每个点位的现状、规模、手续、功能类型等重要信息进行了详细核实,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核查,及时解决。分局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线索移交、司法协作、会商联络。”

  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山东省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生态环境法律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开展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宣传。同时,落实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引导群众积极举报反映破坏自然保护地的环境违法行为。(周雁凌 季英德)(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