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项目主体建筑外观已基本成形,室内安装工程已全面完成。
从山东省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项目的“德州眼”日渐成形,到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再到重点交通项目的土龙飞架,放眼德州大地,一个个火热的现场,勾勒出这座城市大抓项目建设的生动画卷。
项目建设是拉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前不久,德州市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21个。2025年,德州市加快推进726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今年,德州市提出“让项目建设更有时效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信条,树立“一切围着项目转”意识,完善项目“四库联通”体系,力争形成更多增量拉动。
抢时间
项目招引“直达快享”
万丈高楼平地起,招商引资是基础。聚焦如何引资金、落项目,今年,德州市明确提出开展“狠抓招商引资”集中攻坚行动,引导全市上下创新方式方法,突出招大引强,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我们将招商项目‘直达快享’作为2025年度‘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重点推进,构建招商线索共享机制,通过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以项目招引补齐现有企业上下游短板,降低存量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加快项目落地,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德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蔡润表示,一方面建立全市项目线索共享机制,实现优质项目线索市域内高效流转,另一方面提高项目对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有效实现招商项目信息的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
招引一盘棋,同样也更利于不同区域聚焦优势产业布局。在宁津,“一金一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迅速,在健身器材产业和电梯产业大力争创省级、国家级产业集群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汽车零部件产业新赛道。在夏津,立足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桑产业,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绘制重点产业招商图谱,全力打造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去年,德州全市621个重点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51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3%。今年,德州市列入省重大和省重点的项目有105个。在建项目质量明显提升,体量大的如先导科技激光雷达、华能2×66万千瓦热电联产等项目投资过50亿元,科技含量高的如道普安碳基复合材料、悦维无人机等项目,很多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项目建设成为德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强劲支撑。
抓进度
重点项目快干多投
德州市前不久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21个,如何为重大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推进和服务保障,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至关重要。德州市把今年明确为“项目提升年”,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等领域,加快审批流程、落实要素保障,推动实施类重点项目快干多投。
目前,禹城市梁家镇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不断刷新“进度条”,预计5月份可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可年产新能源增程商用车1万台、核心零部件10万台(套)。
“我们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等6项审批集成办理,将‘一堆事’合并成‘一件事’,申报材料由37份压减至19份,实现了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套流程集成办理。”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李纪三说,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50余项建设工程项目“高效开工一件事”的审批。
为了抢抓项目建设进度,德州市各级各部门积极优化流程,创新机制,为企业、项目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集成化服务。在住房城建领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推出“优化施工图审查服务”,全面梳理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形成重大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月度计划表,实现线上审查,限时审查,大幅提升效率。今年头两个月,已提前服务26个项目。在生态环评领域,市生态环境局着力打造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园区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全链条服务体系,从“源头、过程、末端”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快速落地,可为企业编制建设项目环评节约成本10%以上,节省监测时间20余天,真正实现企业减负提速。
重大项目建设难题多、涉及部门多。近年来,德州市一直坚持高位谋划,成立重点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科学绘制项目全周期进度图、保障图“两张图”,打造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三全”管理模式,保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在全新的管理机制推动下,近几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周期均压缩40%以上。
增效益
项目达产利企惠民
项目快达产,企业增效益民生增福祉。
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十方新材料(德州)有限公司年产500万件新材料机车配件项目建设现场,目前已完成厂房钢结构主体施工。该项目产品有高铁动车复合墙板、地板等各类机车配件,年产值可达1亿元。“预计5月份设备进场,10月份正式投产。这么快的投产速度,相当于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离不开当地高效的政务服务。”十方新材料(德州)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负责人李娜说。
3月1日,鲁志伸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年产30000吨特种醋酸纤维素项目在临邑县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可年产30000吨特种醋酸纤维素,广泛应用于液晶面板、服装等领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能为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注入新动力。
加快项目投产达效的同时,支持企业存量土地再利用,让老树再发新枝、结新果。在总投资达10亿元的金能化学(齐河)有限公司4万吨/年山梨酸钾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项目全部投产后,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梨酸钾生产基地。然而,这片充满生机的地块,其前身却是一处低效工业用地。齐河县引导企业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实施“零地”技改,在不新增用地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引入新项目。金能化学(齐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文杰称,“目前,我们生产效率和亩均产出率均较之前提高了3倍,今年公司销售额有望突破4亿元。”目前,全县已有效利用闲置、低效用地700余亩,预计可增加工业产值近50亿元。
德州市确保重点民生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市文化科技中心和市体育公园这两个项目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占据了最为繁华的黄金地段。如今,市体育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而在建的市文化科技中心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的需求。
德州市还围绕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物流等问题,新建了一批学校、医疗设施和物流会展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投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