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以高效协作和技术突破,成功挽救一名30岁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致大量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从入院到手术仅用2小时,术后16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充分展示了科室在急危重症神经外科领域的顶尖救治水平。
患者因突发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医,入院时已处于深昏迷状态,颅脑CT显示“右侧颞顶叶大面积脑出血并脑疝形成”。脑疝作为神经外科急症,死亡率高达90%以上,每延误1分钟即增加1.9%的死亡风险。医院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影像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在30分钟内完成术前评估、检验及影像学分析,结合患者情况考虑出血原因为罕见的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破裂。科室迅速调集急症手术小组,为患者全麻下行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脑室钻孔引流术+颅内压监护探极植入术,手术开始时距患者入院仅两小时。
术中探查发现,患者脑内右侧颞叶存在直径约3cm的复杂动静脉畸形团,畸形血管如团簇蜘蛛般交错分布,血供极其丰富。主刀医师杜勇健带领团队采用复合手术策略:先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精准清除约40ml血肿并实施去骨瓣减压以缓解致命性脑疝;随后应用神经外科显微镜,显微操作逐支分离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完整切除病灶。全程历时4小时,术中出血量控制在500ml以内,最大限度保护了患者正常脑组织,为后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术后患者带气管插管转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疗团队实施阶梯式颅内压管理方案:通过有创动态监测实时调控甘露醇用量,结合亚低温治疗减轻脑水肿,同步开展早期静脉及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团队运用动态瞳孔反射评估、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状态等手段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患者术后第二天即恢复意识,可呼唤睁眼及完成简单肢体动作;第三天通过文字卡片实现有效沟通;第七天复查DSA证实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供血动脉保留完好;至第16天康复出院时,患者言语清晰流利、肌力恢复正常,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外科主任杜勇健介绍道,“此次救治成功得益于三大核心技术支撑,一是多模态影像融合指导下的精准术前规划,二是术中精准切除畸形血管团并行DSA明确血管情况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三是围术期精细化管理的个体化策略。”近两年来,市五院神经外科累计完成神经外科急症手术400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