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书痴”:愿每一本书都能被遇见
在江西万载县鹅峰乡,绿树阡陌间有一座书院,馆藏超过300万册图书,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私人图书馆。

今年43岁的袁宇是书院的创立者,从事图书收藏超过20年。出身农家的他读书时经常泡在县图书馆,尤其对地方史志有着浓厚兴趣。1998年,读高二的袁宇看到县图书馆一则旧书处理公告,向父母借了3000元钱,买下了这些旧书,开启了自己的藏书生涯。

大学毕业后,袁宇全职投入二手书的收藏和交易,2008年,他回到老家,用自家房子办起乡村公益图书馆。随着收藏的书籍越来越多,为了给它们找个归宿,2022年袁宇投入多年积蓄创办文宇阁书院。

书院收藏了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的地方文献史志,还收藏了全国三千多所大学和一万多所中小学的校史、校志、校友录,填补了这类资料的收藏空白。

除了藏书,书院还有专门的公益阅览室,供附近的村民和学生免费借阅,并经常组织读书会、讲座,让人们爱上阅读。“希望每一本书都能够找到需要它的人,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袁宇说。

■“海上书房”为海南乡村生活翻开崭新一页
在海南三亚的西岛渔村,有三艘不再出海的旧渔船,却驶向了另一种远方。它们化身为“海上书房”——一个漂浮在海边的公共文化空间,为渔村带来了第一座公共图书馆,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方心灵歇息的港湾。


这里将阅读、艺术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用书籍温柔串联起这座小岛的过去与未来。

以纸为帆,以书为岸,在风起浪涌之间,“海上书房”静静守候,邀请每一位抵达者放慢脚步,翻开属于自己的那一页书。

■山东淄博:阅读点亮城乡
柳枝轻拂、鸟鸣婉转,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柳泉湿地公园城市书房,人们伴着和煦的春光,用阅读度过一段充实的时光。

这个城市书房是在原柳泉湿地公园看护用房的基础上,全新升级改造而来,集“全民阅读+咖啡+文创+商务社交”功能于一体。

不仅是城市,在淄博乡村,也有集颜值与内涵于一身的耕读书房。位于淄博经济开发区沣水镇的昌国文苑耕读书房,将乡村自然风光与淳朴人文相结合,无论想陶冶身心还是学习实用农技,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书籍。

耕读书房内设成人阅读区、少儿阅读区,藏书4500余册,配备图书自助借阅机等设备,实现了与淄博市图书馆及各城市书房、流动图书服务车通借通还。

近年来,淄博以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多功能的城市、乡村书房。
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书房52个,配备图书超35万册,年接待读者近300万人次。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田甜
包装:夏勇
配音:蔡紫涵 刘雨田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