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人工智能导演大模型,90秒就能自动剪出一条短视频;厦门街头的无人驾驶媒体巴士,边行驶边播新闻,乘客挥挥手就能点播内容;德国媒体研发的“打假神器”,假视频刚上传就被识破,准确率超过九成……这些看似魔幻的场景,正成为全球媒体创新的常态。
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传媒领域,已出现人工智能滥用导致内容同质化、原创力衰退、信息茧房、价值观极化、公信力虚弱等问题。时至今日,媒体创新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更多深层次探讨,需要更密切交流互鉴。
已连续多年举办的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为中外媒体从业者和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济宁曲阜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
技术带来的困扰,并不局限于传媒领域。从更广阔视野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全人类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变”与“乱”往往交织出现,动荡之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何应对变局,解答当代之问?2500多年前诞生在曲阜的孔子,其实已经给出了“锦囊”。
孔子追求和平。他最大的理想是“大同”,在那样的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杀戮,有幸福的家庭、有和乐的生活。英国作家贡布里希在《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中说:“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伟大的中华民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
孔子重视发展。他重视民众的生活,强调要保护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要在和平的环境里,让民众繁衍生息,少年得到教育,成年人有安定的工作,老年人得到关怀,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相互关怀、扶持,形成良好的社会伦理关系。
孔子强调公平。教育方面,他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打破了持续上千年的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主张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平等地获得受教育的权利。社会方面,他注重社会公平。比如,强调“均”,就是反对过分的贫富差距;主张“安”,就是希望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孔子崇尚正义。他重视领导人的道德引领、表率作用,而不是依靠强力进行统治。他认为,处于领导位置的人不应该追逐私利,而应该“喻于义”。与此同时,鼓励百姓“喻于利”,因为社会大众要靠努力奋斗获得财富,才能保障生存。
孔子生活在遥远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本身是向时代开放,向未来开放,向全人类开放。作为中国思想的核心和源头之一,孔子的思想不是尘封的古籍,而是能够激活现代文明的“源代码”,具有鲜活的现实生命力。
回到地理原点感受孔子的智慧,开启一场“寻根之旅”,是许多外国友人的愿望。正因如此,除了全球媒体创新论坛,近年来,孔子故里相继举办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儒学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化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山东和尼山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广泛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作出了独特贡献。
尼山五峰环抱之中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溪由山涧汇流而成,经孔庙、观川亭、坤灵洞向东注入沂水,因哺育孔子成长,故被后人命名为“智源溪”。古老的东方智慧,正如这涓涓春水绵绵不息,为世界持续提供滋养。(记者 张九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