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在孩童指尖翻飞成画,渔家号子与涛声交织成韵,老街坊们捧着热茶围坐议事……近日,笔者走进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各社区文化书院,发现这里特色主题活动持续不断。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出海打鱼就是咱们的饭碗,要端好这碗饭,首先就得注意安全……”岚山头街道金牛岭社区文化书院里,渔嫂们围坐在一起,聊聊渔业安全,共话家长里短。
依托文化书院,岚山头街道定期开展“渔民讲堂”,邀请渔业管理部门人员和“船老大”作为渔业安全宣讲员,通过讲安全、讲措施、讲政策、讲案例的“四讲模式”,增强渔民及家属的安全生产意识,将文化讲堂讲到渔民心坎上。
今年,岚山头街道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打造具有渔家特色的“渔风海韵”文化书院品牌,围绕“四个聚焦”,以社区文化书院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不断优化文化设施体系,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搭建全周期、开放式的文化活动场景与文化交流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岚山区汇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艺志愿者、老船长、渔嫂等8支服务力量,融通社工站、村史馆、创客中心等12类阵地资源,构建“1+12+N”文化书院服务阵地,打造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
深耕渔文化基因,激活乡土记忆。“文化书院”积极吸纳具有艺术特长的渔民群众,成立渔家乐剧团。其中,舞韵未来舞蹈队编排的《接海》《鱼归满仓》《织网》等9支剧目,通过文艺作品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渔业劳作场景,浸润了浓浓乡音乡情。
“文化书院”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岚山头街道基于群众对“渔文化”深厚的共同情感和文化传承,以“渔文化”为桥梁纽带,打造“船老大”文明实践讲堂,通过定期召开“老船长”议事会,聚焦邻里矛盾、基础设施配套、物业管理、城市管理等4大类问题开展调解协商,引导群众依法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
为强化日常管理机制,依托社区文化书院,建立“群众点单、网格员接单、社区派单、志愿者领单”文明实践课堂服务体系,课堂内容依据群众需求设定,由社区负责对接活动内容、时间和主题等,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服务。同时,积极推动建立“文化书院建设+美德信用积分体系”,按照“随时计、定期晒、年底评”的原则,使文化书院建设与文明美德积分挂钩,依托美德信用积分兑换超市,群众凭积分可享受日用百货、金融服务等5大类暖心服务,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姚文凤 朱贵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