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机器人“李白”“杜甫”(右)与观众互动。
曾在济宁生活多年的“诗仙李白”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他的老朋友“杜甫”。4月26日至28日,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暨2025智创未来机器人(无人机)梦幻展在邹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仿生人形机器人“李白”“杜甫”等引起观众极大兴趣。展会以“‘机’聚齐鲁、智启未来”为主题,邀请9位院士以及75所国内外高校院所、300余家重点客户群体参会,吸引华为、特斯拉、宇树等217家单位参展。
仿生人形机器人
吟诗可不输李白
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天工Ultra空降展会现场开跑、仿生人形机器人复刻诗作现场互动……在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暨2025智创未来机器人(无人机)梦幻展上,各类机器人大展身手,精彩纷呈,惊喜不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大连蒂艾斯展区,一个身穿白衣长衫、腰系酒壶、手握酒杯的AI+交互型仿生人形机器人现场吟诗,其眼角的褶皱、逼真的“长相”、与常人无二的肤色形象令不少市民一时间难分真假。按下机器人前面摆放的麦克风,还可与机器人实时对话。
“这款机器人的毛发、皮肤通过一种以硅胶为主体的仿生激活技术,可实现类似于人形的肤感,相对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能让使用者产生古人从古代穿越到现代与其相互沟通的体验感。”X机器人品牌负责人刘诗画介绍,仿生机器人以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为原型。李白手握酒杯、杜甫手持毛笔。通过仿生技术和角色大模型的方式,深度学习古代文化历史知识及人物经历,不仅可以“重现”李白、杜甫的诗人形象和思想,还能以其独有的个性和风格与观众进行问答交流。目前公司能制作上百种形象的仿生人形机器人,通过提供业务讲解、知识科普、智能问询等服务,为历史文化景区和企业展览展示等提供了全新的科技文旅解决方案。
当AI与机器人相结合
医疗领域大有可为
当AI与机器人相结合,在医疗领域又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北京长木谷展厅内,一款自主研发的A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正上演着一场精准化、智能化骨科手术新纪元画面。“我们打造的不仅是一台手术设备,更是一个可复制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逸凌介绍,该款手术机器由三大核心模块构成,“数智脑”通过汇聚百名全国专家的智慧与经验和百万级临床数据学习、训练,仅需患者CT影像,即可在5至10分钟内生成个性化三维手术方案;“数智眼”搭载亚毫米级光学定位系统,实时追踪患者体位变化;“数智手”机械臂则能精确执行截骨等关键操作。
当前我国1.4亿关节疾病患者与1.5万骨科医生的供需失衡局面或将因此改变。“通过AI技术将顶尖专家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执行方案。”张逸凌表示,培养一名成熟且能做骨科四级手术的骨科医生需要15到20年。但依托“人机交互”的模式,基层医生经过6-12个月培训即可开展高难度关节置换手术。该跨越式的突破,不仅能让原本难以复制的优质医疗技术和大专家的手术经验变为现实,更能有效改善中国骨科疾病患者与骨科医师供需不平衡的现状。目前,该机器人“数智脑”技术已落地1000余家医院,帮助10万患者重获健康。
意念操控机器人
控制外骨骼运动
用“意念”操控无人机起飞、用“意念”打字互动交流……在众星云集的机器人展会上,来自山东的科技“军团”正以颠覆性创新成果,向人们展示着人机协同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二楼展厅上演着这样一幕,只见工作人员头戴一顶布满电极的黑色网状“帽子”,不说话、不动手,身旁的三台小型无人机便从地面升起,在半空中做着上下、左右、前后翻转等动作,一套下来行云流水、稳稳当当。而这颇具科幻色彩的场景,即来自脑机接口技术的加持。
“脑机接口就是在人的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个传递信息的高速公路,无需通过嘴或手就可以控制外部的设备,从而实现‘意念控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分院院长李卫民表示,该项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肢体障碍患者可以通过“意念”控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解读大脑信号控制外骨骼运动,实现自主行走。渐冻症患者可以通过“意念”打字实现与外界的自主交流。其中“意念”打字平均每分钟可达20个字符,识别准确率高达92.5%。(孔茜 张清直 康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