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巨野:废弃矿坑迎新生-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03 08:53:57
来源:新华社

山东巨野:废弃矿坑迎新生

字体:

  在山东菏泽巨野县核桃园镇白虎山天池,开阔的水面碧波荡漾,陡峭石岸边淡紫色的泡桐花迎风绽放,远处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上不时传来游客的惊呼和嬉笑声。

  “过去,这里还是一片采石矿坑,一起风就扬尘漫天,灰尘落在树上厚厚一层,树叶和花都看不清颜色。”核桃园镇前王庄村村民王允合说。

  核桃园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山头22座,山石储量11.9亿吨。1980年,当时17岁的王允合成了村里第一批采石者。“两人搭伴,用铁钎顺着石头缝凿,凿出来就拆解开,赶着毛驴车拉去石灰窑,一块长6米、宽5米的石头能卖5角钱。”

  20世纪90年代,石子机提升了作业效率,采石成了这里的支柱产业。采石在短期内带来了经济效益,但生态弊端逐渐显现。“这里的山原先有180多米高,后来开采到地下40多米深。青山成了灰坑,路过的外地人隔着老远就要蒙头盖脸赶快离开。”当时在镇政府担任金山管区书记的商保领说。

  2015年,巨野县政府下决心封山禁采,关停所有采石场和石灰窑。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植树复绿,1.8万亩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坡地渐渐恢复了良好生态。

白虎山天池岸边,泡桐花盛放。新华社记者袁敏 摄

  “尝尝我们的白虎山矿泉水!”商保领将一瓶矿泉水递给记者,如今他成了前王庄石头寨景区项目负责人,昔日的巨大矿坑也成了近600亩的白虎山天池。周边还发展出雪桃、火龙果、草莓等特色种植采摘园2600多亩,很受游客欢迎。

  近年来,核桃园镇还编制了古村落保护性发展规划,修缮保护30余处有保存价值的古民居、400余棵古树名木以及多处古建古碑,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些村民将老院落改造装修成特色餐馆和民宿,独特风情和文化底蕴吸引着来往游客。

图为前王庄村石头院落的一角。新华社记者袁敏 摄

  “五一”假期第一天,26岁的张艳萍在村里开的小店客流不断。“去年,我了解到石刻艺术,一下子联想到了这里的石头。我设计图案,让朋友尝试加工了几块,摆在店门口,发现不少游客会被这些小石头吸引进店,这也带动了店内老虎枕头、手串等其他商品的销售。”她说。

  王允合一家也忙个不停。当初,他采石几年后转行,先是在镇上开了家照相馆,后来到北京创业做餐饮。如今家乡环境好了、客流多了,2023年他便和孩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将家里的老石头房改造成农家乐,现在每天都要迎接三四十桌客人。

  闲暇时,王允合又拾起了年轻时的摄影爱好:“看着家乡的绿水青山,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说罢,他又举起相机对准了身旁盛放的泡桐花。“当年,我们的先辈在房前院后种满了泡桐树,认为泡桐树是吉祥的象征,花开时就会有好事发生。近几年,我们这里的泡桐花开得越来越旺了!”(记者袁敏)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