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鲜美,口感清甜”“油脂很润”……近日,第二届烟台长岛“蓝色粮仓”海上丰收节暨“优质海洋蛋白”论坛及深远海溯源活动在南隍城岛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国际认证机构及全球水产企业的150余名嘉宾为烟台版三文鱼(海水虹鳟)点赞。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介绍,2025年经海渔业的虹鳟总产量预计达2000吨。
在南隍城岛东部海域,经海渔业设立了8座深远海网箱,养殖虹鳟、真鲷、鲈鱼、黑鱼等不同的深远海鱼类。
“好水出好鱼,为了寻好水走向深远海。”郭福元表示,南隍城岛坐拥渤海深处一级水质,年均8个月低温期和32‰的高盐度海水构建起虹鳟生长的天然温床。68米见方的“经海005号”网箱在每秒1米的水流驱动下,每分钟自动换水一次,远超工厂化养殖效率。高频率水流既保障水质洁净,又促使虹鳟保持强运动量,形成紧实肉质;加之海底沙石密布、浮游生物丰富,养出来的海水虹鳟没有土腥味。
2021年,经海渔业开始探索虹鳟鱼“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先将优质鳟鱼种在陆上养殖基地进行淡水繁育;再经过“盐化”,使之适应海洋环境;最后,引入海水养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王彦丰表示,该模式成功解决了国内虹鳟鱼无法自主繁育、完全依赖进口苗种等问题,并且突破淡水养殖资源不足的瓶颈,推动虹鳟鱼从内陆走向海洋。
同时,经海渔业叠加深远海智能网箱、国内最先进和山东省最大的专业饲料运输船、国内首艘活鱼养殖运输船,以及将于今年5月投产的北隍城岛三文鱼加工厂,实现从育苗到餐桌的全程品质管控,降低了单位养殖成本,为国内三文鱼深远海养殖提供了烟台方案。
2024年,经海渔业实现600吨海水虹鳟商业化量产。2025年,经海渔业将养殖规模扩展至4个智能网箱,共计40余万尾海水虹鳟。
郭福元介绍,本年度首批海水虹鳟预计5月底小规模上市试样,6月初至7月中下旬将正式规模化批量出鱼。由于本批海水虹鳟入海时规格较往年更大,按养殖期初步推测,今年经海渔业海水虹鳟上市规格将主要为3.5KG(去脏重量),最大达4KG多(去脏重量),海水虹鳟产量预计为1500吨;叠加经海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500吨的预期产量,2025年经海渔业的虹鳟鱼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000吨,同比去年增长超233%。
值得关注的是,BAP国际水产认证中国拓展总监王信在活动现场宣布,经海渔业南隍城岛基地已通过BAP初审,预计5—6月份完成最终认证程序,届时有望成为中国首个BAP认证海水虹鳟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