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滨州探索-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5/09 16:30:11
来源:大众日报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滨州探索

字体:

  黄河之畔,动能澎湃。

  作为山东工业重镇,2024年,山东滨州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0422.2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利润总额611.41亿元,增长62.94%,增速保持全省第1位;全球、全国冠军产品也从53项增加到67项,其中,16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1位……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聚焦“科创品质更强”,数字智慧赋能产业迭代……滨州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滨州路径”。

  着眼未来可期

  传统产业注入科创活力

  世界铝业看中国,中国铝业看滨州。

  在这里,曾经与高排放、高耗能画等号的铝业形象已彻底改写。

  一款轻量化“全铝小物流车身”仅156KG,较传统钢车身减重约40%,搭载纯电动车型,可有效提升3%-5%续航里程;搭载燃油车型,每百公里油耗可降低约0.6L,二氧化碳减排1350g,铝材回收率高达95%……

  从铝水到零部件研发、制造再到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能耗和碳排放大幅降低,产值显著提升。作为行业龙头,位于滨州市的魏桥创业集团已发展形成集铝土矿、氧化铝、原铝、铝型材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还发挥材料和产能优势,加快打造中国最大的全流程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领先的铝基轻量化研发中心,加速铝业向高端化升级。

  在这里,全球规模最大的铝产业集群,4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铝土矿进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氧化铝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电解铝产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铝型材加工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2024年,滨州全市高端铝产业集群营收4711亿元,彰显产业强劲活力。

  科技赋能,让滨州未来可期。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7%,实现全省“四连冠”;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5.8%,连续两年列全省第1位,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市;滨州科技大市场全省率先投用,渤海先研院科创带动效应超80亿元;全省首家民企承建的省实验室成功获批,魏桥国科科技园全面投用;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26家,达450家。

  珍惜海洋馈赠

  向海图强绿色转型

  滨州是一座建在盐碱地上的城市,全市不同程度的盐碱地达126.3万亩,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21.9%。

  滨州更是一座在盐碱地上崛起的城市,立足我省海岸线最北端,向海图强,将广袤的盐碱滩涂,变成绿色能源基地。

  同时,滨州还深挖“海洋经济”全产业链,形成“上风、中光、下渔、底盐”的绿色发展模式。位于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华能85万千瓦光伏项目,是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也是国家海洋立体确权政策颁布后首个获批的光伏用海项目:占用海域滩涂1.58万亩,安装光伏组件169万余块,敷设电缆超8000公里,集电线路最大跨距1273米,为山东省跨距最大的输电工程。

  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电12.8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8.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77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项目还打造“水上光伏发电+水下海产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提供清洁电能的同时兼顾海域养殖、海水晒盐与提溴等,实现海域空间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位于沾化区滨海镇的渤海水产(滨州)有限公司厂区,一字排开的养殖池里,盐田虾正在翻腾游水……工厂化养殖通过精准调控水质、温度、光照等关键因素,实现了一年四季可产出。

  目前,滨州可开发风电、光伏总装机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即将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鲁北(滨州)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入围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滨州第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滨州以扎实行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8877个企业家梦想

  绘就宏伟发展蓝图

  滨州有足够的信心营造让企业人才安心放心的环境。

  “在城市发展中,有两件事非常重要,一件是为企业服务好,一件是为院校服务好。为企业服务好,就解决了城市发展问题;为院校服务好,就解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说。

  面对“两个服务好”,为企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打造支持企业、成全企业家的良好生态,正成为滨州谋划宏伟产业发展蓝图的妙笔。

  精准施策、精准滴灌。滨州市通过组织企业赴先进地区对标学习、开展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题辅导、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精准培训、制订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激发了经济活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搭建“惠企通”服务平台。线上,企业家梦想网上直报平台实现了“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专属服务;线下,市级领导“1+5+N”帮包责任制、“六个一暖企服务”等载体将政策与服务送到了企业心坎上,使8877个企业家梦想如绚丽花朵在滨州大地绽放。

  全市常态化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市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首问负责、一抓到底,形成常态化、多层次政企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闭环机制,高效办结企业诉求300多个。

  此心安处是吾乡。滨州还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坚持城市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质态“五态”并举,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

  在滨州,一套套政策组合拳密集打出,一系列真抓实干紧锣密鼓,用心雕琢惠企助企的优质生态,匠心搭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点燃企业内生动力之火,让企业既能享受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又能享受宜商、宜业、宜居、宜养的品质城市环境,助力企业在滨州安心发展,驱动全市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