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10日电(记者陈国峰)眼下,鸟类进入繁育期,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黄河三角洲是国际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近年来,随着多种保护措施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到此栖息繁衍。
220千伏海孤线蜿蜒穿越面条沟湿地,一座座巍峨的输电铁塔矗立于滩涂之上。东营港附近的一座输电铁塔上,一只觅食归来的东方白鹳落到塔顶的鸟巢里,为幼鸟带回新鲜食物。

这条线路由国网东营供电公司建设。项目动工前,国网东营供电公司就通过输电线路监测平台分析发现,线路途经东方白鹳活动频繁区域。为此,他们施工时,在40座铁塔上配套安装了人工鸟巢。
据东营市爱鸟协会副会长赵连生介绍,供电公司的人工鸟巢模仿自然鸟巢的形状和大小,用钢材焊接而成,相当于在铁塔上为东方白鹳搭建“毛坯房”,鸟儿选中后再进一步用树枝等材料“精装修”。从三月筑巢到五月育雏,目前40个人工鸟巢中已有6个孵出雏鸟,有的幼鸟已经开始学习站立。
为掌握东方白鹳的活动规律,电力部门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建设了输电线路鸟类智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可实时观察东方白鹳的活动情况,确保在绝缘状态下保障鸟儿和线路安全。
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李常勇说,他们与专业机构合作,为东方白鹳安装鸟环,精准掌握其迁徙动态。目前,智慧监测中心已整合观鸟记录、轨迹定位等数据10多万条,建立迁徙轨迹数据模型,可随时了解候鸟“何时到来”“正在何地”“何时离开”。

铁塔上的东方白鹳越来越多,对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带来影响。它们的酸性排泄物具有导电性,会造成线路设备腐蚀、短路跳闸等故障。
为破解“羽翼”与“银线”和谐共生难题,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自2019年启动“云端的守护”项目,采用“上、中、下”三维防护法,即上方搭建人工鸟巢、中间安装新型防护罩、下方进行绝缘包覆,让铁塔披上定制的“铠甲”。项目实施以来,因鸟类活动引发的线路故障率下降57%。
黄河三角洲,候鸟振翅飞。翩跹的东方白鹳似音符,输电线路如线谱,正共同谱写一曲“鸟线共生”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