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违约“零容忍”、推广信用积分,在11大领域试点“无押金”服务模式,探索惩戒机制,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社保待遇等领域的联动限制,让诈骗分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发布,以六大信用建设为抓手,推出30条重点措施,加码“信用西海岸”。
政务诚信,建设法治政府新标杆
对政府违约行为“零容忍”,建立政府机构合同(协议)备案台账,对招商引资、政府采购等领域违约行为公开公示,年度提交履约情况报告,以制度倒逼政府守信。向清欠攻坚“出硬招”,推广清欠司法协作“绿色通道”,严查以“流程未完”为由拖延付款行为,专项治理与源头预防双管齐下。对自评监测“动真格”,建立“新官理旧账”长效机制,杜绝出现“重大失信事件”。争创省级信用典型,以点带面提升治理效能。
金融赋能,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新区)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推进“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实施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金融服务“川流计划”,探索创新预授信服务模式,实现“线上测额、贷比三家”的便捷化、精准化融资服务。
此外,新区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为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搭建银企精准对接平台,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在农村信用融资建设方面,新区持续深化“金融服务进网格”,有效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信用为基,形成市场监管新机制
今年,新区将以信用监管为抓手,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创新标后履约评价机制,对参与项目建设的中标企业合同履行情况建立信用记录。建立中标企业履约评价办法,将中标企业履约行为与招投标挂钩,应用于其招标项目的评标定标参考,倒逼企业诚信履约。
在项目审批方面,创新“豁免+承诺制”审批,分类制定规划、施工、验收等事项的“豁免清单”和“承诺制审批清单”。“豁免清单”涉及的项目无需办理相关审批事项,“承诺制审批清单”涉及的项目可通过承诺书直接办理相关审批事项,也可对部分材料在承诺的规定时间内补齐后,直接通过容缺办理相关审批事项,实现“拿地即开工”。
同时,新区还针对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建立健全优师专项、公费师范生履约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建立化肥领域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和联合奖惩的信用监管机制;推进新区成品油经营企业(加油站)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在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
另外,在文物流通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和职称评审等方面,新区也建立相关信用机制,旨在推动全社会各领域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
场景创新,释放惠民利企新效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拓展信用应用场景,让诚信主体获得感更强。
服务消费“无押无忧”。新区推广“西海贝”信用积分,在餐饮住宿、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养老托育、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数字、绿色、健康等11大领域试点“无押金”服务模式,营造“守信者畅行”消费环境。
商户管理“分级激励”。鼓励大型商场、商业步行街为入驻商户建立诚信档案,根据商户的投诉量、承诺服务等情况建立分级评价体系,对信用等级好的商户在消费券、扶持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失信治理,完善联合惩戒新制度
信用惠民利企彰显正向激励价值,而织密失信惩戒之网既是震慑潜在失信行为的“高压线”,更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安全阀”。
新区针对失信被执行人、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行为人和受到行政处罚的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等探索惩戒机制,包括探索对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入学、社保待遇等领域的联动限制,建立金融、电信、网络跨部门惩戒机制,让诈骗分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宣传赋能,构建美德诚信新风尚
新区以美德诚信建设为核心,全面展现诚信文化成果。
注重在全社会推动诚信内化于心,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新媒体产品,开展互动话题、线上活动等,全面推进新时代美德信用西海岸建设。深入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诚信万里行”“诚信经营,放心消费”“诚信兴商”“诚信与法治”等诚信主题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不断提高新区诚信建设水平。